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内外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金融危机深深地影响了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各国政府、金融界都在探求危机的成因。如何避免危机在未来的再次出现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开始深入思考的大课题。危机出现,人人受害。对付危机,各界都有责任。经济学家们把泡沫经济比喻成建筑于沙滩上的高地,认为它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导引。我们应该从这次经济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同时,比较清晰地认识到泡沫经济是一种只能带来虚假繁荣的不健康的发展模式。要想避免危机的再次出现,就必须抛弃泡沫经济,而采取一种健康发展的经济模式:即依靠科学技术,脚踏实地发展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基础产业和服务业,建成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文明国家,这是国家的战略任务,也是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01年,中国工程院组织了25位院士和40多位专家,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作用、实力及发展趋势和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作出了《新世纪如何提高和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以令人信服的数据与世界各国比较分析,指出制造业在中国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为今后决策提供建议,受到国务院各部委和社会各阶层的重视。报告的结论是:20世纪下半年中国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启动了中国工业化建设规划,建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培养了数代的优秀工程师,为社会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当前,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直接创造国民经济总值的13%,占整个工业产值的4/5。为国家财政提供了1/3以上的收入,贡献出口总额90%,就业人员8043万。制造业系统建立和发展取得的成就,为中国21世纪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但是与发达不高,创造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势力不强。经济建设和中心产业所需要的装备仍然依赖进口,现在的状况不能满足21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目标需求。报告建议,今后10年到20年内,中国应下定决心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中进一步奠定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报告中还指出,处于工业中心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基础进步的主要舞台、提高人均收入的财源、国防安全的保证、发展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没有先进的制造业来持续不断地武装、改造和提升各产业部门的装备和生产运行水平,实现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就谈不上什么现代化。即使是局部的,在个别地区里,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那还是空的,是不可靠的发展。有些人口少的国家,有可能依赖独特的资源产品和服务业的优势,参与国际交换,换来国外的先进装备和服务设施,实现社会活动的现代化,个别成功的小经济体就是这样,但像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没有自己的强大制造业,要实现工业化和可靠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全世界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是工业化。实现工业化是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国奋力追求的目标,现在的一些发达国家是奋斗了200多年才得以实现。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原因之本是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国家的实力的支柱,是支持现代化社会大厦的基石。对这一点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误解。美国人说制造业始终是美国经济实力的脊梁,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世界贡献始终大
六大金融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