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用药致儿童药物中毒的急救首先,有小儿的家庭,应当妥善保管所有药品,最好放在高处或加锁保管,以免宝宝误服。其次,家长要早期发现孩子吃错药的反常行为,如孩子误服安眠药或镇静剂,孩子会表现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一旦发现孩子误服了药物,应该迅速排出,减少吸收,及时解毒,对症治疗。尽快弄清孩子所服药物名称、服药时间和误服的剂量。 如果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且剂量不大,如毒副作用很小的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可让孩子多饮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中排出;如果吃下的药物有毒性,或副作用大,则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切忌延误时间。如果误服的是腐蚀性较强药物,在送往医院的这段时间内,要由有医疗常识的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比如说误服强碱药物,应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桔汁等;误服强酸,应使用肥皂水、生蛋清,保护胃粘膜;误服碘酒等,则应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 如果小儿服药在4~6小时之内,家长可先在家里立即采用催吐方法,使存留在胃内尚未消化吸收的药物吐出来。方法是:用一根筷子轻轻触碰孩子的嗓子后部(咽后壁处),小儿会感到恶心而呕吐。为了更好地催吐,可以让小儿喝些清水,反复催吐几次,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药物的吸收,避免引起药物中毒。 另外,在送往医院急救时,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让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在家如何抢救食物中毒病人 人们如果不慎吃了腐败的食物,就可能中毒,从而出现上吐下泻和腹痛等症状。一旦出现了食物中毒的情况,让有毒的食物尽快从人体内排出是治疗此症的首要措施。那么,如果家中有人发生了食物中毒,该如何进行紧急处置呢?一、用呕吐法治疗 如果病人在吃下某种食物后1—2小时内发现中毒,可选用催吐的方法治疗:①把20克食盐溶于200毫升的温水中,让病人把200毫升的盐水一次性喝下。如果病人不吐,可让他多喝几次;②把100克鲜生姜捣成汁,把姜汁倒入200毫升的温水中,让病人把姜汁水一次性喝下。如果病人不吐,也可让病人多喝几次;另外,也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病人咽部,促使其呕吐。二、用导泻法治疗 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已超过2—3个小时,并且其精神状态较好,则可选用导泻法治疗:①把30克大黄用水煎好,让病人把药液一次性饮服(年老体弱的人不能用此法);②把20克元明粉用开水冲泡后,让病人一次性饮服;③把15克番泻叶用水煎或用开水冲泡后,让病人饮服。三、用解毒法治疗 如果病人因吃变质的鱼、虾、蟹等食物而发生中毒,可选用下列方法解毒:①把100毫升的食醋用200毫升的凉开水稀释后,让病人一次性服下;②把30克紫苏与10克生甘草一起用水煎后,让病人一次性饮服。如果病人是由变质饮料引起的中毒,可采取服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饮料的方法解毒。 值得注意的是,食物中毒的病人在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紧急处置后,最好再到医院检查一下。尤其是那些中毒较重者,更应尽快到医院治疗。家庭日常生活急救有禁忌 一般,一旦家中发生危重病人,家庭里如果有人能在医生到来之前进行急救,则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和预后。 家庭急救是很重要的,但必须注意避免错误的急救方法,否则则越帮越乱!一、忌滥进饮料:不少人误以为给病人喝点热茶热水会缓解病情,实际上毫无必要。二、忌惊慌失措:遇事慌张,于事无补,如慌慌张张用手去拉触电者,只能连自己也触辩。此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用木棍、竹竿等绝缘物将病人离开电线,方可进行急救。三、忌舍近就远:抢救伤病之时,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就近送医院,特别是当伤病员心跳呼吸频临停止时,更不该远送。四、忌自作主张乱处理:如敌敌畏、敌百虫中毒时,忌用热水及酒精擦洗,而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冷洁水洗干净;小而深的伤口切忌草率包扎,以免引起破伤风;腹部内脏受伤脱出,切忌还纳腹部,而应用干净纱布覆盖,以免继发感染等。五、忌随意搬动:万一发生意外时,病属往往心情紧张,乱叫病人姓名或称呼,猛推猛摇病人,其实,宁可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骨折、脑出血、颅脑外伤病人更忌搬动。16种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治疗 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素质差,动作不正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状态不佳,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以及教学、竞赛工作组织不当。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伤后的锻炼与治疗原则是: (1)合理安排伤后训练,保持运动员已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防止因伤后突然停训而引起“停训综合症”; (2)练习时合理使用保护带,以防止发生劳损、再伤或肌腱韧带的松弛; (3)加强局部治疗,改善伤部代谢,消除水肿,防止瘢痕粘连与收缩。预防应遵从运动训练原则,科学安排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医务监督与安全教育。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各种运动抽筋的处理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