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诗鉴赏
表达技巧(二)
学习目标:
1、准确判断各种现手法。
2、规范答题。
知识系统
迁移训练
表现手法
比兴、对比、衬托、象征
想象、联想
表达技巧二:表现手法
反衬
以动衬静
乐景写哀
以光线衬幽暗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运用反衬的手法。前两句以“人语响”衬托山林的空寂,后两句以光线衬托山林的幽冷。营造了一种恬淡静美的意境。
绝 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以景衬情,以乐景写哀情。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后两句抒发诗人思归之哀情。如此谋诗,更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试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表现手法鉴赏对比
所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比手法鉴赏,我们要注意它的特点,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
c、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有时是强烈的对比,有时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高考复习之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