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优良作风山西省垣曲公路段党支部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三大作风的提出1945年4月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七大第一次正式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来。二、三大作风的拓展和深化1949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三、新形势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坚持好三大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坚持好三大优良作风,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课题。今天,面对来自外部的风险和内部的危险,坚持三大作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现在有不少党员干部在这方面存在严重欠缺,既影响着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损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必须尽快加以纠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要求我们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不能主观主义,不能本本主义,不能想当然,不能拍脑袋,不能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特别是在互联网兴起、传媒力量发达的今天,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决不能盲目跟风、稀里糊涂瞎跑,决不能人云亦云、丧失原则和立场,而要打牢扎实的思想作风,坚持用科学认识论观察分析事物。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迷失了自我,奉行实用主义哲学,惯于见风使舵、跟风骑墙,迎合或纵容一些片面和错误观点。这完全是违背实事求是作风的,只会误党误国。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必须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今天尤为紧要的一大问题,就是对“群众”的概念要有更为确切的认识。搞不清楚群众的现状,就无法实现有效的联系,就会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脱离。很显然,今天“群众”的概念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过去一说群众,大家想到的是工农商学兵,而如今,利益格局大幅调整,利益主体更为分化,利益博弈更为激烈,社会各阶层人群更为多样多变。多元社会下,到底群众已经分成了多少个不同的利益群体,需要进行认真扎实的调研分析。只有把群众的实际情况搞清楚了,我们党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举措,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今天同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搞好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离不开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党内目前存在的自身问题和内部矛盾,也离不开这个有效办法。现在,党内一些同志在这方面态度模糊摇摆,见着矛盾只会绕着走,不想担风险,明哲保身;遇到问题不去批评制止,怕得罪人,争做老好人;自我批评更是缺乏,只求一团和气。还有的人只要批评别人的权利,却见不得、容不得半点别人的批评,对自己永远是表扬和肯定。如果党员干部都热衷于形象塑造,爱惜个人羽毛,大搞公关营销,把自己台前打造得完美无缺,而抛弃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那我们党内的生机与活力必然会受到损伤。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我们党必须按照不断变化中的具体实际,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坚持三大作风同样如此。总之,不管到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三大作风坚持得好,就能兴党兴国,我们的事业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反之,就会走弯路、碰挫折。这是我们党从90多年奋斗实践中所获得的历史启迪,同样也应当是我们党传之后辈、行之久远的宝贵财富。
三大优良作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