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10大经典对白1、“向我开炮!”(《英雄儿女》,王成)《英雄儿女》是反映抗美援朝的影片。影片中,王成是一名炮兵观察员。在守卫某高地的战斗中,战斗非常激烈,战友们相继牺牲,最后只剩下王成一个人。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王成喊出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随即,抱起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王成的原形之一是著名战斗英雄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杨根思只身坚守阵地,最后拉响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杨根思说过一句充满有我无敌豪迈气概的话,“只有我们的勇敢,没有敌人的顽强。”2、“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进攻隆化。当时的隆化中学是主战场之一,敌人在这里修建了很多碉堡工事。为炸毁一座桥型暗堡,19岁的董存瑞用手举起炸药包,舍身炸碉堡,英勇牺牲。据战友回忆,董存瑞牺牲前最后遗言并不是“为了新中国,前进!”从炸药包拉响到爆炸的7至8秒时间里,董存瑞不停地对战友喊,“卧倒!卧倒!快趴下!”“为了新中国,前进!”是电影《董存瑞》的艺术创作。但是,毫无疑问,董存瑞以自己的英雄壮举“喊”出了这句时代的最强音。英雄在最后时刻震撼人心的语句,激励了几代人。3、“向天空放射三发红色信号弹,让它们照亮祖国的山河。”(《冰山上的来客》,扬排长)面对洁白冰峰,面对万丈涯谷,面对逝去战友们的音容笑貌,扬排长动情地命令:“向天空放射三发红色信号弹,让它们照亮祖国的山河。”这是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最经典的一幕。边防哨所的战士们,肩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战斗在异域的高原冰峰,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如同冰山上的雪莲一样纯洁高尚,他们的崇高理想信念、浩然正气和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人们称颂。他们,永远值得人们怀念。4、“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冯·迪特里施)瓦尔特是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英雄人物。七十年代在我国瓦尔特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是南斯拉夫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据说,瓦尔特的原型是南斯拉夫人民的领袖铁托。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施来到萨拉热窝的任务就是抓住瓦尔特,最终他失败了。就在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冯·迪特里施若有所思地望着迷雾中的萨拉热窝,说出了这句脍炙人口的一句台词,“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毫无疑问,冯·迪特里施是个老练的、狡猾的、绝不肯轻易认输的党卫军军官。然而此刻,就如同他的言语中所表达出的无奈与虚弱,自负的他最终低下了头。他不经意间流露出了瓦尔特的某种崇敬,内心里实际已经承认了南斯拉夫人民的胜利和纳粹的失败。他终于认清了一个本质:他或者说纳粹根本无法打败这群人,无法打败拥有坚定信仰和洒下热血都义无返顾的这样一群人。这是一群与纳粹同仇敌忾,誓死战斗到底的人。他有一个名字,叫做萨拉热窝!他,就矗立在瓦尔特身后。这个道理说的就是人民战争,法西斯德国的入侵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必败无疑。5、“几年来,我们就是在铁路上打交道,现在,我不得不承认,阁下,我们是战败啦。”(《铁道游击队》,小林队长)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鲁南铁道游击队的真实故事改编的。1940年,山东临城枣庄一带的铁路线上,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专门在交通线上打击敌人,牵制敌人兵力。袭击洋行,袭击火车,破坏铁路、桥梁,夺取敌人的武器,消灭伪军,沉重打击敌人,被老百姓称为飞虎队。日军小林部队调
老电影10大经典对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