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摘  要:通过对居住区规划案例的分析,指出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变化。并提出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规划原理。案例分析:该地块西,北临城市次干路,东南两侧为支路,在地块外西南角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布置了12幢住宅楼及物流管理和商业建筑;结合组团出入口安排地面和地下停车场,:优点:1、在出入口附近设停车场,地面与地下停车结合。 2、步行系统较好。 3、中心绿带与住宅相连,方便居民使用。 4、住宅建筑朝向好。缺点:5、东入口人车有干扰。 6、西南角和东南角两组住宅建筑的间距不足。7、住宅建筑布置较呆板。从案例可知,居住区规划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居住环境。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应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地、道路设施、市政工程设施等。居住区内也可考虑设置少数没有显著环境影响的工业。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居住区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来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构建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物质形态构筑而言是提供一些场所。美国人西萨·佩里(Clarence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的居住区规划理论,它是针对城市中人口密集、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交通事故严重的状况提出的,目的是使人们居住生活在一个花园式的住宅区内,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是:邻里单位布局应不跨越城市道路;住宅区内应有良好的绿化和充分的日照、通风;内部应实行人车分流,最大步行距离应不超过1/4英里,应充分尊重原有地块的地形地貌等。 邻里单位思想成为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理论依据。该思想引入中国后,对中国住宅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出现了众多的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从居住区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来看,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建居住区已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很少考虑居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精神需求,更加忽略了居住区所需的绿地率与绿化率。这种以物质环境内容决定居住区建设的做法只会导致居民缺乏交往,缺乏对社会的理解和认同。。有些开发商为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片面增加建筑用地,压缩绿化用地,甚至毁绿建房,致使居住区整体居住环境更加恶化。。缺乏相应的必要设施,尤其是城市边缘社区的出现,缺少相应的教育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出现与城市脱离的现象,社会问题突出,犯罪率上升,住宅区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缺乏衔接,居民上下班不便,单一功能居住区的过分集中导致城市交通流量的不均匀,影响城市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案例分析:某城市小区,三面临城市干道,其南侧为支路,。现状市政管线已埋入道路地下,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161 KB
  • 时间2019-03-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