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的地质作用
§
一、冰川——陆地上终年缓慢移动的巨大冰体。
现代地表陆地面积约有1/10被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两极及中低纬的高山地区。
全球冰川若融化,可成为24000000km3的淡水,占全球总淡水资源的)85%, 如注入海洋可使海面上升65米。
因此,研究现代冰川,利用冰雪融化可直接为人类提供水源,古冰川的研究则可子解古气候及古地理的变化情况。
二、冰川的形成
积雪冰川冰冰川
——年降雪量>年融化量的地区,地面雪终年不化,并逐年积累,形成终年积雪区。
主要分布在两极及中、低纬的高山地区,这里气温<0°C,大量的降雪则终年积雪,气温是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的,这里山坡上某个高度年降雪=年消融理,这个高度月雪线。
——终年积雪区的下界。
终年积雪
雪线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1)气温:成比,一般赤道两极高度降低。
非洲赤道附近雪线海拔5700——6000米北冰洋 0米
(2) 降水量:雪线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在纬度20°-25°地带。
(3) 地形: 陡-雪线高; 缓—雪线低
东南坡(阳面)高
西北坡(阴面)低
3、冰川冰的形成
三、冰川的类型
按冰川发生的形态规模及所处的地球条件分:
大陆冰川(冰盖、冰盾——分布在两极)
特点:
1°面积大,可达几百万km2 280万km2 最厚3200m
2°冰层厚,中部上千米,中原四周薄,呈盾形。南极125/cm2>3000m
3°运动不受地形影响,由于压力使中心向四周缓慢运动。
山岳冰川——高山地区各咱形态的冰川。
特点:
1°规模小
2°冰层薄
3°形成和运动主要受地形影响和限制。
冰斗冰川——积雪盆地象转椅,只有一个缺口,其余都是陡峭的后壁,后壁冰冻风化强烈。壁崩塌,造成雪崩,冰斗扩大积雪增加,形成冰斗冰川。
山谷冰川——顺山谷流动的狭隘长冰体,是山岳冰川的主要形式。常常在冰斗冰川的缺口处连接至山谷,使冰斗冰川成为山谷冰川的补给来源。
发育成熟者分:补给区,流动区、冰舌、冰前,山谷冰川也可向河流一样由几个支冰汇集为主冰川。
悬冰川——山坡洼地,小沟槽中的冰体
四、冰川的运动特点---------固体流
运动原因:
重力:山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向低流动。
压力:大陆冰川,中部原压力大,向四周压力小方向流动。
运动速度缓慢:通常肉眼难以观察冰川的运动,现冰川通过打桩来观察桩位的变化。
1959-1960 珠峰北坡 V=M-129m/y
南极的大陆冰川 V=25M/y
冰体从南极大陆的中部运移到海岸需10万年。
冰裂隙:由于冰体与冰库之间的磨擦阻力,使得各冰层的地运动速度有差异,两侧速度慢,中部速度快。由冰川是固体流,在表面产生许多冰裂隙,气温暖时,具冰裂隙的冰体发生差异融化,裂隙处融化快,形成冰塔、冰牙、冰磨等奇特现象,随气温进步转暖则消失。
§
一、.冰蚀的方式
刨蚀蚀
挖掘
锉磨
(一)挖掘作用
冰川以冰床基岩中挖出粗大岩块的作用。
机理:冰床基岩(尤其是岩性软的基岩)在冰体的巨大压力下,产生许多裂隙,强烈的冰冻风化作用使裂隙增大,冰体嵌入,当冰川运动时,带走岩块。
类似于河流的下蚀作用
冰川的地质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