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读后感1000字《白夜行》读后感1000字记得在某处看过一个关于“日本文学有什么特点?”的回答,说“当你拿起一本日本的小说的时候,你不知道读完这本小说后的自己的价值观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作家们肆意描写着性,谋杀,毒品以及病态的心。而这些真实存在的,我们故意说服自己去忽视的细节,往往在一衣带水的文字里得到赤裸裸的暴露。日本作家们像是催眠师一样,用他们的语言更改着我们对生活的认知与理解。世界在我们的眼中呈现了另外的一副模样,它不光是美好的,它还掺杂着血淋淋的罪恶。这是世界的补全,也是人性的补全。”东野圭吾的作品也是如此,就像一对窥视人心的眼睛,无论是《白夜行》或是《放学后》,读后都让人觉得压抑。而《白夜行》之所以比《放学后》等拥有更多读者,我认为要归功于作者对情节拿捏的到位和对更深层次善恶的探索。关于后者,作者似乎故意让我无法去指责书中任何一个角色,无论是杀人强奸的亮司,或是躲在亮处的雪穗,还是“河那边”心灵扭曲的大人。他们都是泥沼中的可怜人,不断抓住岸上人的脚,死抓不放。◆◆◆书中,善与恶交织着出现在人物身上,呈现给读者的是——“矛盾”。给亮司买德国制的剪刀的爸爸猥亵了三年级的雪穗,内心痛苦以致麻木的雪穗妈妈默许女儿“接客”,最大的矛盾应是男主,他有温情,亦有残酷,他可恨,但也可怜,可以说他的内心很纯净,只有雪穗这一个太阳。如此矛盾,却显露了一个事实——他们的恶多数来源于环境。回到最初,亮司只不过是一个爱剪纸和无线电的小男孩,雪穗亦是。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亮司离开家对他妈妈说“这里的人都疯了”。人是环境的产物吗?也许有些人会断然否定,但我是承认的。那些身处逆境却不为之所影响的人,他们的高尚的信仰的出现说不定也是环境所逼,也就是他们之所以“不受影响”,其实是潜移默化受了环境的反击。◆
《白夜行》读后感10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