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倾城》喜欢三毛,是从读了她的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开始的,之后就疯狂的爱上了她笔下的每一篇文字,长的,短的,快乐的,或是悲伤的。走过好多书店只为翻寻她的一篇文章,哭过好多次为她为荷西更多是为荷西走后苦逼着自己活下去的Echo,而最终那个在琼瑶姐姐面前哭着发誓绝不自杀的三毛,那个在父母面前承诺绝不会先他们而去的三毛,还是选择了一条她已设想了无数次的路。她的死,辜负了无数人的期盼,冻结了无数人的心愿,但我不能怪她,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看到《倾城》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吗?三毛笔下的《倾城》和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虽为同一种情愫所写,可是却带给人不一样的心情。香港城的陷落成就了张氏笔下的白流苏,可是又有什么能成就我们疼惜爱怜的三毛呢?她和荷西六年的感情,六年,在我们的生命里或许只是打马而过的瞬间,可是它却是三毛幸福的全部,是她太美丽太聪慧还是上帝嫉妒她拥有的太多?为什么结婚六年就夺去了疼她爱她的荷西,把无数的痛苦加注在她孱弱的心间。我不懂,为什么上帝创造了这么一个传奇的女子让那么多人牵绊于她却又要亲手把她毁灭?没有人告诉我,只有在一遍遍翻着她的文字的时候,我的心才是平静的。 《倾城》同《石头记》《蝴蝶的颜色》一起被收录到三毛作品集《倾城》里,讲的是三毛在西柏林留学期间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盼在艰苦甚至是困窘的条件下苦学德文的情景以及一次在心理承受力达到极限又因上课迟到而逃课到东柏林的途中偶遇一名军官的经历。文章很短,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我在迷茫无助时总会想到那个为给父母给自己一个交待而在茫茫大雪的天气里就着孤寂的灯光拼命研读德文的三毛,倔强,任性可是天性担当。在终于承受不起一个大孩子不应担负的凄苦压力之后,她率性的逃亡了。在逃途中她遇到了他,那个眼睛不知为什么那么深叫人一下有落水的无力和悲伤的军官,那个从他进站之后就开始注意她的男子。在他的帮助下她顺利拿到了去东柏林的通行证,他送她过关卡,“排队的人很长,一个一个的放,慢慢的。”那位帮她的军官不避嫌的站在她的身边,一步一步的移,他们没有再说话,时光很慢,却舍不得那个队伍快快的动,好似两个人都是同样的心情,只是彼此都不再说话了。分别没有再握手,只互看了一眼,似是一种梦境,很朦胧的倦和说不出的愁。出关回西柏林的途中,她又遇到了麻烦
(精选)我读《倾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