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讲义(已删减).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知识产权法》,吴汉东主编,2003年7月第1版第一编:总论一、知识产权(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最早见于17世纪法国卡普夫,后为比利时皮卡第所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广义:著作权、邻接权(或相关权)、商标权(包括服务标志权)、商号权(企业名称权)、商业秘密权(未公开信息权)、产地标记权(地理标志权)、专利权(包括工业品外观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各种权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狭义:即传统意义上的。著作权(包括邻接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部分。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有专利权和商标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知识产权的性质、特征一、性质: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是一种私权。即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或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也是该项权利与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最根本区别。知识产权的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的有形而言的。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处分形态,具体表现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3、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基于上述特征,国家有必要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以知识产权,并对这种权利实行有别于传统财产权制度的法律保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特征:基于其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征: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1、专有性: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不过,由于知识产品是精神领域的产品,知识产权的效力内容不同于所有权的效力内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2、地域性:知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地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该处的地域既可是一个国家,也可是一个地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3、时间性:其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的权利,其时间性的特点表现:它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本质上看,只有客体的非物质性才是知识产权所属权利的共同法律特征。所谓非物质性,是指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并无物质性存在,它仅是一种信息。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正是人们对这种信息的控制和支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由于其非物质性以及由非物质性决定的易传播、可复制的特点,决定了知识产权特殊的调整和使用。登记注册、审查批准来确定权利的存在与范围和权利基于其存在形态上的行使方式和保护方式:许可使用、转让、出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知识产权的主体和客体知识产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也可以是国家。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具有以下特点:,以创造者的身份资格为基础,以国家认可或授予为条件。,往往是不完全取得或有限制取得,从而产生数个权利主体对同一知识产品分享利益的情形。文档收集自网络,,主要奉行“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有别于一般财产法所采取的“有限制国民待遇原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即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类别:(1)创造性成果,包括作品及其传播媒介、工业技术;(2)经营性标记;(3)经营性资信。知识产品的特点:(1)创造性。创造性是知识产品取得法律保护的条件,就某类具体的知识产品来说,其创造性程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专利发明所要求的创造性最高,它必须是该项技术领域中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它所体现的技术思想、技术方案必须使某一领域的技术发生质的飞跃。著作权作品所要求的创造性次之,它要求作品必须是作者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但任何作品只要是独立构思和创作的,不问其思想内容是否与他人作品相同或类似,均可取得独立的著作权。而商标所要求的创造性仅达到易于区别的程度即可,即商标应当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2)非物质性。非物质性是知识产品区别于有形财产所有权客体的主要特征。所谓非物质性,即是知识产品的存在不具有一定的形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等),不占有一定的空间。人们对它的“占有”不是一种实在和具体的控制,而表现为认识和利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3)公开性。知识产品必须向社会公示、公布,使公众知悉。技术秘密例外。(四)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讲义(已删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aotao0a
  • 文件大小101 KB
  • 时间20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