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概念:1、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2、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3、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4、每一种艺术都有特殊的表现手段,从而构成形象的外在形态。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①文学。主要指剧本。②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③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5、在戏剧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由于性格和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叫做戏剧冲突。戏剧冲突的成功与否是戏剧的成败的关键。由于受演出的时间、空间和观众的限制,戏剧的矛盾冲突应当更集中、更简练、更尖锐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二、发展:1、先秦时期:奴隶社会——祭祀的舞乐——包含萌芽状态的戏剧因素春秋战国——供人娱乐的俳优——积累了喜剧因素2、汉魏时期:汉统一后,以竞技为主的百戏盛行(戏剧性故事)民间流行平调、清调、杂舞、杂曲3、南北朝时期:出现拨头、代面、踏摇娘、参军等(有一定故事内容和战斗意义)4、唐、宋、金时期——戏曲的形成期唐代,中国音乐声律完成了大转变,舞蹈艺术空前发展北宋,在唐参军戏的基础发展起来的杂剧和后来的金院本都是戏剧的雏形;北宋的影戏和傀儡戏能够表演完整的故事5、元朝时期: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形成,是我国戏曲史上完整而成熟的戏剧艺术6、元末、明清时期:元末出现南戏,是流行在浙江沿海一带的杂剧近代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评剧、吕剧、秦腔、黄梅戏等)趋于定型和成熟乾隆末年,四大徽班把二簧戏带到北京,逐渐形成京剧,后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三、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性质分①悲剧: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②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和闹剧(笑剧)③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因素,也叫悲喜剧。2、按表演形式分:①话剧: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②歌剧:以歌唱和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③舞剧:以舞蹈为主综合音乐、哑剧等艺术手段的戏剧形式;④诗剧:以诗的语言展开剧情,人物之间用诗体对话;⑤街头剧(广场剧):不受舞台和剧场的限制;⑥活报剧:意为“活的报纸”,速写手法迅速反映时事;⑦广播剧: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全凭听觉欣赏,除对话、唱词外还有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加强艺术表现力,有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帮助听众了解剧中情境和人物的活动;⑧电视剧:融合并发展广播戏剧和电影的特长,用现代化的录象手段制作而成,凭借电视传播的一种视觉艺术。3、按作品所写题材分:①历史剧②爱情剧③军旅剧④儿童剧⑤科幻剧4、按容量大小和结构形式分:①多幕剧②独幕剧四、元杂剧(一)常识1、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
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