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析对律师博客现象的法律解读.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析对律师博客现象的法律解读
论文摘要律师通过博客掀起刑事案件曝光高潮的同时,对律师博客现象进行法律解读极为必要。刑事辩护律师在博客上“播报”案件,发表评论,并与民众进行网络互动,甚至形成整个行业律师间的“抱团取暖”之势。律师博客现象作为博客时代的正常现象,是刑事辩护律师的自救之举,也是律师对民众参与司法诉求的回应,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属性。解决律师博客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必须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寻找平衡。
论文关键词律师博客刑事辩护律师法律解读
一、问题引入及研究思路
近几年来,一类特殊群体的博客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律师博客。围绕某些刑事热点案件,律师纷纷通过自己的博客及时跟进案件,“曝光”案件背后不为公众所知晓的“关键”内容,发表自己对案件的评论,与民众进行有关案件事实和法律的探讨,掀起了一股刑事热点案件曝光高潮,同时也使律师博客日渐进入公众视野。刑事辩护律师通过博客平台扩大自身影响,主导舆论,甚至在“北海四律师案”中抱团取暖,对案件本身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律师博客现象折射出的究竟是刑事辩护律师在艰难处境下的无奈选择还是对精英话语霸权的夺取?导致律师博客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将怎样应对?笔者旨在立足于“律师博客掀起刑事案件曝光高潮”这一现象,从社会因素与媒介因素两方面入手,分析在博客时代部分刑事辩护律师开始尝试利用博客这一特殊传媒工具的原因;然后从律师博客对近年来刑事热点案件曝光的实证考察入手,对其进行理性和非理性考量;最后,针对该现象背后所隐藏的问题进行出路探究,试图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寻找平衡。
二、原因分析:刑事辩护律师群体与博客工具的双重特殊性
(一)刑事辩护律师的生存现状堪忧

一直以来,刑事辩护律师“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是困扰律师界的三大疑难问题,因此,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对律师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的完善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律师的刑事辩护权在法律上逐步得以完善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现实生活中刑事辩护律师的艰难处境。在刑事辩护律师的办案与追求审判公正的过程中,律师头上还时刻悬挂着达摩克利斯之剑,即《刑法》第三百零六条。而“李庄案”的出现,以及最近“北海四律师案”的曝光,无疑给本来就处境艰难的律师业沉重一击,刑事辩护律师面临的仍然是极其不利的刑事辩护运行环境。豍

据北京市律师协会向社会首次发布的《北京律师发展报告2011》表明,2004年至2010年间,北京律师刑事辩护率逐年下降的总体趋势明显。2004年,,,不及2004年的一半。豎此外,在刑事辩护律师的执业过程中,律师不仅要面对执业实践的困惑,面对与社会公众价值取向的冲突,也要面对律师自身队伍的不足引发的对整个律师行业的冲击。从执业实践来说,律师的法律地位相对边缘化,长期受到司法歧视,在刑事诉讼中与控方的诉讼地位其不平衡,且实际的运作更是加剧了控辩的不平等。豏从文化层面来说,刑事辩护律师要面对不被社会公众理解的尴尬,面对公、检、法机关的误解;从律师队伍自身的不足来说,执业门槛过低,律师专业水平不高,部分律师过分追求物质利益,

试析对律师博客现象的法律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576268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