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读后感《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读后感(卜庆振)今年暑假,我参与了一次心理沙龙活动,在活动中,指导老师引导大家玩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要求每个人写出五个对自己最重要的人,参与人员大都写了父母、子女、爱人、兄弟姐妹、朋友。出乎意料的是,指导老师引导参与者反思后发现,大家都没有写自己。为什么我们常常忘了自己,我问自己,但是我没有找到答案。直到遇到了这本书《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我才明白,原来我们是这样忘记了自己。当我们长成一个社会的人,我们需要社会的认可,而在被社会认可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忘记了自己原有的样子,活成了只能被社会认可的样子。这是一本用童话的形式来表现深刻主题的书,做起来很轻松,因为字数不多,又有很强的故事性。但是,掩卷而思,就会产生很多深层次的思考,因为故事里充满了隐喻。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世人心目中的英雄,活在英雄的光环之中,只能做英雄才能做的事情,英雄的光环,把他自己紧紧的套锁了起来。故事中的人物,当然是夸张了的,在现实当中,我们可能不是英雄。但是,我们也需要世人的认可。当世人认可我们的某种行为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继续发展这样的行为。可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认可你的行为,而要求你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难以拒绝。就在这样的行动中,你可能变得身不由己,忙忙碌碌,却无法再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甚至做你自己更应该去做的事情。更应该去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当然是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亲人。故事中的盔甲骑士,忙着去做世人的英雄,却忘了去照顾身边的亲人。她不只是忘了照顾身边的亲人,而且用盔甲把自己和亲人隔绝了起来。这就使他无法更好地照顾自己,为什么?因为作为一个人,需要有人爱,这份不仅是世人的赞美,更应该是与亲人的互相照顾和关心。为什么我们常常忙着去爱别人,而忘了爱自己,爱亲人呢?在教学莫泊桑小说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菲利普夫妇,遇到了落魄的于勒,你会怎么做呢?有些同学的意见是无条件地帮助于勒,因为扶危济困是责任。有些同学的意见是有条件的帮助于勒,因为于勒是自己的亲人。当然,也有孩子认为,爱自己更重要,因为自己的生活状况决定了没有能力去爱别人。还有的孩子认为,不可以去爱不爱自己的人,不可以去爱不值得爱的人。这些孩子的想法有对错之分吗?南怀瑾先生曾经说:墨子在孔子之后,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影响非常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固然受了孔、孟思想很大的薰陶,但在无形中影响最大的,还有墨子的思想。因为墨子的思想,经过演变,后来和中国的侠义精神合流,又另开一个局面。那些将扶危济困当作责任的同学,可能更多的是接受了墨家兼爱的思想。在儒家的思想中,并不是先要去爱别人,儒家的爱是有次序的。这个次序就是"亲亲、仁民、爱物".儒家主张我们先要去爱自己的亲人,然后爱天下人,最后是爱世间的万物。主张有条件爱自己亲人的同学,大概是传承了儒家的思想。那还有以爱自己为中心的同学呢,他们是接受的西方思想吗?这就让我想起了百家争鸣中的杨子思想。《列子·杨朱》篇中这样记载:"杨朱曰:"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杨朱为什么要一毛不拔呢,是因为他的吝啬和小气吗?那是我们的断章取义呀,杨朱说的是,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贺麟先生认为:"不拔一毛以利天下,即极言其既不损己以
《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