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林丽华 克己复礼.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林丽华_克己复礼袁《克己复礼》教学设计莅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涌口小学林丽华蒅教学背景: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灿烂辉煌,博大精深,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有极其丰富的育德资源,也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德育教材。让学生们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修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德育工作一个有力途径,有利于提高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我们学校从2010年开始,确定了《传统经典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这一研究课题,编写了《中华经典赏读》,并围绕《中华经典赏读》开展一系列活动,师生受益不少。我就选举了我校校本教材中的第二单元的第四课,选自《论语》中的《克己复礼》这一教材设计教学教案。莀教材分析:肅此文为文言文,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先借助以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查阅资料(包括网络的和书本的)、结合课文的注释等等自己去理解课文。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孔子和颜渊两人的谈话,从两人的谈话中,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体现对人的理解与尊重。本文一开始就与反面教材——“巧言令色”从而引出何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本文当中的重点之重。节教学目标:,传承中华优秀品质。“仁”和“礼”的含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克己复礼》中“仁”的深刻道理,理解“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理解和尊重。莄教学重难点:理解文意,体会“仁”“礼”彼此之间的关系,并能将所学品质转化为自己的品质。蚂教学准备:腿1、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薆2、搜索引擎,了解孔子有关思想。莅教学过程:螁导入新课蚈1、从土豆网当中下载电视剧《孔子》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以及他身处的年代背景。芆2、从百度搜索中了解孔子以及他的仁道思想核心膃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膃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就是现代人所说的仁爱。“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并解释说“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为“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若能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状态,便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肈3、解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孔子有关“仁”的思想,请大家翻开第13页,告诉老师,我们这课学习的是——选自<<论语>>当中的<<克己复礼>>,那同学们初次看到这个题目时认为是怎样的意思,请回答(学生举手回答,无论是对与否)。肇同学们讲了自己的理解,那我就课题解释一下:芄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芁孔子又是怎样向他的学生讲解“克己复礼”的,以及他本人又是怎样践行这“克己复礼”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吧。螁二、试读文段螇1、自读。要求:发音清晰,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芅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精]林丽华 克己复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