莅 初登岳阳楼膄 我第一次听到岳阳楼,还是50年前读初中时,政治课老师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提到的。从那时起岳阳楼就在我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终于有一天我登上了岳阳楼。灿烂的华夏文明被镶嵌在“水天一色”的洞庭,古老浑厚的建筑和神秘美丽的传说之中,让人读不尽,解不完。蕿 以前到各处游览,不是行色匆匆,就是心不在焉,大都是站在那里拍几张照片,以铭志某月某日到此一游,至于那里承载的文化,总是很不在意。这次登上岳阳楼极目远望,一下子就被那碧空下浩淼的湖水,轻泛的小舟和盘飞的海鸥所吸引。回头再欣赏那楼宇的风格,解读那文字的意蕴,遐思那美丽的传说,建筑和文字交织在一起,说不清是岳阳楼使文字得到千年传承,还是文字使岳阳楼至今得以存在。岳阳楼坐落在岳阳市西城,依洞庭湖而建,把湖面和城市连在了一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有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称。岳阳楼主楼三层,高20米,全楼没用一根铁钉和一道横梁。楼中四柱高耸,楼顶雕檐牙啄,金碧辉煌,远处望去,恰似凌空欲飞的鲲鹏。它与武汉黄鹤楼和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莇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正好和“三国”同时诞生。当时是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到了西晋时代被称作“巴陵城楼”。唐朝中期,巴陵又改称岳阳。公元759年,李白赋诗“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从那时起,它就改称岳阳楼。岳阳楼不仅金玉其外,而且珠玑其内。历代文人墨客登楼赋诗,留下了千百篇诗文佳作,使岳阳楼名声大噪。这些诗文,当属范冲淹的《岳阳楼记》名气最大,说到岳阳楼,谁都不会忘记提到范冲淹的这篇名作。楼记中有一段话:“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其描写堪为千古绝唱。是范冲淹把岳阳楼推上了巅峰。肅 《岳阳楼》景区的大门建得也特别气派,红柱碧瓦,蓝底金字的巨幅匾额上写着出自范冲淹的“巴陵勝状”。一千多年来,巴陵大地群贤辈出,文人墨客熙来攘往,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如果说巴陵是荆楚文化的摇篮,那么这个摇篮就是岳阳楼一手编织出来的杰作。芅 进入景区,除了登楼观景,还有三个去处不可不游。那就是:三醉亭、小乔墓和君山岛。羂 吕洞宾是中国道教的鼻祖。此翁善饮酒,经常背着酒葫芦到岳阳楼游览,饮起酒来“无人无我”。而且边饮酒边吟诗,其中有七绝一首:“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把他的放荡不羁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乾隆十四年巴陵知县在岳阳楼北侧修建了一座“望仙阁”纪念这位豁达豪放的道人。到了清同治六年总督曾国荃改修为“三醉亭”。“三醉亭”与岳阳楼遥相呼应。亭中有吕洞宾的醉卧塑像,一手举杯,一手持书,把这位仙人飘逸的神态,潇洒的风度刻画得惟妙惟肖。单色无彩,独味则寡。如果说岳阳楼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话,那么“三醉亭”则为其增添了一点道家文化的色彩。袇 小乔墓园在岳阳楼的北面,相传三国时此处是周瑜的幕府花园。孙策攻打安徽得乔太公两个姿貌绝伦的女儿,大乔和小乔。他自纳大乔,将小乔送于周瑜为妻。小乔死后就葬在那里。墓冢以黄土封为圆顶,周围有游道和护栏。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赫赫有名,他与小乔的爱情故事更是广为流传,苏东坡就曾经写下“遥
初登岳阳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