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金融的现状及趋势研究
1引言
21世纪是科技时代,同时也是电子化的时代,自1995年因特网的出现,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改革及发展,这些改革及发展造就了数字时代的革命,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走向了时代的步伐。网上货币、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及网上清算等新的金融形式在不断的冲击着传统银行的及传统金融模式,一个全新的金融理念正逐步的呈现在人们面前。本文阐述了我国网络金融的现状,根据现状所反映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及参考方向,并展望了未来网络金融所发展的趋势。
2网络金融的基本情况
网络金融(e-finance)在MBA智库中这样解释:就是网络技术与金融的相互结合。从狭义上理解,网络金融是指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主机为基础,以因特网或者通信网络为媒介,通过内嵌金融数据和业务流程的软件平台,以用户终端为操作界面的新型金融运作模式;从广义上理解,网络金融的概念还包括与其运作模式相配套的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市场以及相关的、监管等外部环境。它包括: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上支付、网络证券及网络保险等。
从本质上说,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也是一个虚拟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生产和流通的都是信息:货币是财富的信息;资产的价格是资产价值的信息;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中介服务、金融咨询顾问服务等也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引进不但强化了金融业的信息特性,而且虚拟化了金融的实务运作。例如,经营地点虚拟化——金融机构只有虚拟化的地址即网址及其所代表的虚拟化空间;经营业务虚拟化——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大多是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和网络服务,全部是理念中的产品和服务;经营过程虚拟化——网络金融业务的全过程全部采用电子数据化的运作方式,由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电子货币、信用卡系统和网上服务系统等组成的数字网络处理所有的业务。
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技术的使得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的方式更加先进,系统化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客户只要在能上互联网的地方,不管是通过电脑还是手机等任何工具都能得到相应的金融支持,而且能为客户提供更丰富多样、自主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具有很高的效率。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与客户的联系从柜台式接触改变为通过网上的交互式联络,这种交流方式不仅缩短了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反馈时间,而且有助于金融业实现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也有助于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发展。
从运营成本来看,虚拟化的网络金融在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的同时,由于无需承担经营场所、员工等费用开支,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性。此外,随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播日益迅速,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趋于充分和透明,金融市场供求方之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可以绕过中介机构来直接进行交易,非中介化的趋势明显,从而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
网络金融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金融网络化的过程当中,客观上存在着系统管理客户所有财务金融信息的需求,即客户的银行帐户、证券帐户、资金资产管理和保险管理等有融合统一管理的趋势;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和传递大规模信息,从而使得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大大加强,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多量体裁衣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第三,网络技术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成本,金融市场透明度和非中介化程度提高,这都使得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百货公司式的全能银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大势所趋。
3我国网络金融现状
我国的网络金融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已从当初的探索阶段转入实质性的运营阶段,从最初的理论到建成了出具规模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框架。我国的网络金融的实现主要依赖于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筹建的金融卫星通信网和1996年由金融机构和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中国金融数据地面通信骨干网。这两个数据网络给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金融机构,基于金融骨干网,开发了一系列的应用软件和应用系统,已初步实现了金融传统业务处理电子化。
在金融卫星通信网上运行的主要系统包括全国电子联行系统、金融信息系统、金税信息系统和中国证券交易系统等。这些金融通信网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扩大和加强了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电子支付系统和金融数据传输,实现了城市范围以致全国范围的金融业务处理,方便了客户,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金融交易的安全可靠性,使我国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国在加入WTO以后网络金融业迎来了全新的挑战,随着网络金融
我国网络金融的现状及趋势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