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佩特拉隐于沙漠峡谷的玫瑰城.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佩特拉隐于沙漠峡谷的玫瑰城-历史论文佩特拉隐于沙漠峡谷的玫瑰城 佩特拉的希腊文意为“岩石”,依山崖而筑的佩特拉古城,是约旦乃至中东地区的文明奇观,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峡谷玫瑰城”和“嵌在岩壁上的浮雕宝石”。文、图(除署名外)刘东平千百年来,人们相信《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不过是阿拉伯神话传说,而当我来到约旦南部沙漠岩谷中的佩特拉古城遗迹时,故事中那句咒语:“芝麻,开门吧”,好像真在现实世界中重现了!我甚至相信这不是神话,一定有故事原型,作者一定到过佩特拉,那神秘蛇道和宏伟建筑曾经启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佩特拉古城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南约262公里处,隐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之间的峡谷。佩特拉(PetraJordan)的希腊文意为“岩石”,《旧约全书》称“塞拉”(Sela)。依山崖而筑的佩特拉古城,是约旦乃至中东地区的文明奇观,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峡谷玫瑰城”和“嵌在岩壁上的浮雕宝石”。鬼斧神工:峡谷蛇道一线天去往佩特拉古城,,峡谷两侧山壁陡峭危耸,高达百米,中间的小路最宽处7米,最窄处2米,仅能通行一辆小马车,人称“蛇道”。这是进入佩特拉的必经之路。峡谷蛇道又称“威地穆萨”,意为“摩西之谷”。相传,摩西曾经用手杖敲击峡谷使泉水喷涌而出,峡谷因此得名。峡谷一侧石壁上,开凿了长长的水槽,纳巴特人用来蓄存雨水和从摩西泉眼引来的水,这些水通过石壁水槽引入内城,储存在城中心的大池塘中,供人们生活之用。蛇道内供奉着纳巴特人信仰的神灵——朵夏拉之石。它和希腊的狄奥尼索斯神一样,是祈愿丰收的神灵。对凝重的岩石,纳巴特人怀有虔诚的敬仰。朵夏拉之石只雕刻着眼睛和鼻子。它的内涵是:神灵什么也不说,只用眼睛注视着人们。蛇道的地面至今还能隐约见到古老石板的痕迹,相传两千年前的纳巴特王国和罗马时期,这条道路曾是用石板铺设的。走出蛇道尽头,视野豁然开朗,现出一片广场,周围皆为陡峭红石山崖,正面岩壁呈现出一座巍峨璀璨的石窟雕刻宫殿,它就是法老的藏宝库“卡兹涅宫”。有人说,如果在上午9到11点走出这条狭长蛇道,阳光正照射在佩特拉最美丽的卡兹涅宫上,这时,卡兹涅宫的石壁在阳光下呈现出粉、红、橘、深红等色泽,石壁间有黄、白、紫条纹,显得斑斓异彩。还会看到石壁上有一颗镶嵌的珍珠灿灿发光,让人惊叹!如此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建筑杰作,呈现出人类文明的光辉。相传很久前,一批神人来到沙漠的神秘峡谷,修建了许多宏伟建筑,并藏下了大量珍宝,谁找到它,便能成为富翁。人们一批批前去探宝,但都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或许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正由此衍生。眼前这座卡兹涅宫,当年人们梦寐以求的藏宝之地,于公元前1世纪由纳巴特人凿建而成,“卡兹涅”的阿拉伯文意即为“藏宝库”。这座宫殿高43米,宽30米,分上下两层,上下各有6根直径2米的圆柱、半圆柱支撑,堂皇的柱廊,看上去雄伟壮观。石柱中间竖立着圣母、天使、带翅膀的武士雕像等9尊罗马式神像浮雕,造型奇特、图案清晰、栩栩如生。如今这些神像虽已残缺不全,但仍不失本来神韵,更增岁月的沧桑感。从建筑史上看,卡兹涅宫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希腊和罗马艺术影响。整个工程由上而下,先削平山头,再开凿石窟,最后才能建造宫殿,工程浩大,凿工考究,精

佩特拉隐于沙漠峡谷的玫瑰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行舟
  • 文件大小157 KB
  • 时间201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