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思考(交流稿)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
黄靖龙博士教授
TEL:0732--2554209
E-mail: xthjn@
关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思考
主要内容:
一、高职教育的任务及特点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三、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成果评价
一、高职教育的任务及特点
1、国家给高职教育的定位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关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高职教育的任务及特点
1、国家给高职教育的定位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关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高职教育的任务及特点
以服务社为宗旨: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5年10月28日
具体内容:
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
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
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关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高职教育的任务及特点
以就业为导向: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两个注意问题:
要立足于原有的优势,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只有善于把握优势,才会使自己的事业充满活力,兴旺发达。在高等职业教育设置专业时,我们应该找准自己的优势、实行重点突破的战略,积极建设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优势专业,形成自己院校专业建设的“亮点”。考虑专业特色的时候,要重点考虑自身的优势专业。
关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高职教育的任务及特点
以就业为导向: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既要考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对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都是针对特定的岗位群。在当代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的特殊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将面临着培养对象的职业岗位不断发生变化的严重挑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强调可持续发展,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的,但我们的学校又不可能对市场所有的需求设置专业,因此,我们就应该特别强调对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高职教育的任务及特点
任务: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高〔2006〕16号
关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高职教育的任务及特点
本科教育的特点:
●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公认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基础学科专业为依托、以社会需求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