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中营养液的管理技术这里阐述的营养液管理主要是指循环式水培的营养液管理,开放式基质栽培的营养液管理在以后有关的栽培设施和管理中会详细讨论。作物生长过程中,由于作物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通过吸收养分、水分和氧气来维持其生长的需要,吸收的过程也改变了营养液中各种化合物或离子的数量和比例,浓度、酸碱度和溶解氧含量等也随着改变。同时,由于根系的代谢过程会分泌出一些有机物以及根系表皮细胞的脱落、死亡甚至部分根系的衰老、死亡而残存于营养液之中,并诱使微生物在营养液中繁殖,从而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营养液的性质。环境温度的改变也影响到营养液的液温的变化。因此,要对营养液这些性质有所了解,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影响营养液性质的诸多因素进行监测和有效地控制,以使其处于作物生长所需的最适范围之内。一、营养液的更换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种植作物的营养液,要将它排掉,重新更换新配制的营养液。因为长时间种植作物的营养液会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营养液中积累过多有碍于作物生长的物质,当这些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妨碍作物的生长,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到营养液中养分的平衡、病害的繁衍和累积、根系的生长甚至植株的死亡。而且这些物质在营养液中的累积也会影响到用电导率仪测定营养液浓度的准确性,因此,在一定种植时间之后需重新更换。究竟营养液使用时间多长之后需要更换呢?这可以通过测定营养液的总盐分浓度或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来判断,也可以根据经验来判断。当用电导率仪测定营养液的浓度时,不仅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浓度反映到电导率值的变化上,而且其它的具有导电性非营养的物质也反映出来,因此,长时间使用了的营养液用电导率仪来测定其浓度就变得不够准确了。在连续测定营养液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发现在补充营养几次之后,虽然植物仍可正常生长,但营养液的电导率值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不降低,这说明此时营养液中非营养成分的物质可能积累得较多了。当然,要更加准确地了解营养液中的养分含量情况,用化学分析测定营养液中大量营养元素N、P、K的含量是最准确的。如果这些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很低,而营养液的电导率又很高,这说明此时营养液中含有非营养成分的盐类较多,营养液需要更换。如果在营养液中积累了大量的病菌而致使种植的作物已经开始发病,而此时的病害已难以用农药来进行控制时,就需要马上更换营养液,更换时要对整个种植系统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如果没有进行大量营养元素分析的仪器设备等条件,可以根据经验的方法来确定营养液的更换时间。种植作物的营养液要尽可能选用较为平衡的营养液配方,这样在种植过程中就不需要经常性地用稀酸或碱来中和。一般地,在软水地区,生长期较长的作物(每茬3-6个月左右,如黄瓜、甜瓜、番茄、辣椒等)在整个生长期中可以不需要更换营养液,水分和养分消耗之后只要补充即可;当然,如果病菌大量累积而引起作物发病且难以用农药控制的情况除外。而生长期较短的作物(每茬1-2个月左右,如许多的叶菜类),一般不需要每茬都更换,可连续种植3-4茬才更换一次营养液,在种茬前茬作物收获后将种植系统中的残根及其它杂物消理掉之后再补充养分和水分即可种植下一茬作物了。这样可以节约养分和水分的用量。二、营养液浓度的管理由于在作物生长过程不断地吸收养分和水分,加上营养液裸露于空气中水分的蒸发,会引起其浓度、组成的不断变化,因此需要对营养液的养分含量和水分的存有量进行监测和补充。水分的补充视作物蒸腾耗水的多少来确定。植株较大、天气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耗水量多,这时补充的水分也较多。补充水分时,可在贮液池中划好刻度,将水泵停止供液一段时间,让种植槽中过多的营养液全部流至贮液池之后,如发现液位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就必须补充水分至原来的液位水平。营养液浓度在作物吸收降低到一定的水平时,就要补充养分。而养分的补充与否以及补充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在种植系统中补充了水分之后所测得的营养液浓度来确定。营养液的浓度以其总盐分浓度即电导率来表示。除了在严格的科学试验之外,在生产中一般不进行营养液中单一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而且在养分的补充上,也不是单独补充某种营养元素,在补充养分时要根据所用的营养液配方全面补充。至于所用的营养液浓度降低至什么样的水平才需要进行养分的补充,这要根据所选用的营养液配方不同和种植作物种类及栽培技术和不同来具体确定。不同作物对营养液的浓度要求不同,这与作物的耐肥性有关。一般情况下,茄果类和瓜果类要求的营养液浓度要比叶菜的高。但每一种作物都有一个适宜的浓度范围,~,。在不同的生育时期,作物对营养液浓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而言,苗期植株小,浓度可较低,生育盛期植株大,吸收量多,浓度应较高。以番茄为例,在开花之前的苗期,~,开花至第一穗果实结果时期的适宜浓
无土栽培营养液技术培训讲义-4-3无土栽培中营养液的管理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