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职业道德与法律
一、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联系
1、道德和法律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
二、道德能弥补法律调节的不足
1、在调节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而法律相对较窄。 2、在调节主体上,道德调节的主体比法律广泛。 3、在调节方式上,法律调节具有强制性、滞后性,而道德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事前性特点。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1、职业理想 2、职业态度 3、职业义务 4、职业纪律 5、职业良心 6、职业荣誉 7、职业作风
四、职业道德的特征
1、鲜明的行业性 2、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4、一定的强制性 5、相对的稳定性 6、利益相关性
五、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
1、导向功能 2、规范功能 3、整合功能 4、激励功能
六、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1、有利于调整职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2、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3、有利于完善人大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七、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精华
1、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孔:执事敬。朱熹: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童叟无欺)
5、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无信不立)
6、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见利思义、以义取利)
八、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精华
1、社会责任至上 2、敬业 3、诚信 4、创新
九、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1、加强道德立法工作 2、注重信用档案体系的建立 3、严格的岗前和岗位培训
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性质和基本要求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基本行为准则。
十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
1、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3、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第二章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和足以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用社会之一核心价值体系统领职业道德建设
1、引领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方向 2、确立职业道德建设的共同理想 3、保持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特点。 4、体现了对职业建设的原则指导
二、职业道德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职业道德的五个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四、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联系:1、他们适用的范围不同 2、反映的利益不同 3、存在着相通性。
即使职业道德又是社会公德是:1、文明礼貌 2、勤俭节约 3、爱国为民 4、崇尚科学
五、集体主义的内涵:1、坚持集体主义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2、加持维护集体利益的原则3、集体利益要通过对个人利益的满足来实现。
六、集体主义的要求:1、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2、正确处理小集体和大集体的关系 3、反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七、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忠诚、审慎、勤勉
忠诚是指从业人员忠实于服务对象并对自己的委托人认真担负职责、以寻求实现职责的最优效果的强烈态度和意向。
忠诚要求履行职责的时候做到一切为了完成任务,不能带有私心或者以权谋私。
审慎是指选择最佳的手段以实现职责最优的结果,并努力规避风险。
勤勉就是要求从业者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非常投入,集中精力做好事情,不能分心,不能偷懒,不能三心二意。
其他素养:职业荣誉感、契约精神
第三章职业化与职业道德
一、职业化的特点
核心层是:职业化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荣誉感、职业责任感)
中间层是:职业化技能(职业资质、资格认证、社会认证
外层是: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思想、职业语言、职业动作)
二、职业化与新型劳动观
1、职业化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也是我国今后企业竞争的重点。
2、职业化是新型劳动观的核心内容。
3、职业化四全球职场的通用语言和职场文化。
现代职业观与职业精神
1、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愿意付出,是现代职业观念的基本价值尺度。
2、要求从业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艺完成自身所承担的责任。
3、职业精神一方面是指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如崇尚敬业、责任、团队、创新和学习,另一方面就是个人的慎独
四、职业化内涵与职业化道德
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道德考试复习资料(最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