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县第四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2)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依据县教育局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我校中期发展规划:学校发展现状之分析邯郸县第四中学地处黄粱梦镇丛中村,是县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初级中学,也是我县北部学校中规模较大的一所寄宿制中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受内外多种因素制约,学校一直在艰难中求生存,在曲折中求发展。(一)学校基本概况1、基础设施。学校占地约50亩,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现拥有教学楼1栋,可设18个教室;学生公寓1栋,最大容量为200个床位;实验楼2栋,可满足初中关于理化生实验要求;综合楼1栋,各种专室齐全;师生食堂1幢,环形400米跑道的田径场一个,水泥篮球场1个,基本满足师生文体活动需要。2、师资队伍。学校目前拥有教职工50人,其中专职教师47人,专科以上学历达到100%,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5%。3、生源构成。我校生源覆盖黄粱梦镇、三陵乡。受学校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自2000年以来,学校生源素质一直不高,并呈下滑趋势。我校学生呈现“学生基础差,单亲子女多、困难学生多”的特点,学生文化基础整体相对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大。4、管理模式。自2010年以来,学校新任领导班子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确立了“实施封闭管理,促进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实施了安全无缝隙管理、阳光六环教学法、小班化导师制管理、食宿家庭式关爱等一系列举措,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有所好转。(二)当前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1、邯郸县第四中学所处地理位置距市区较近,招生范围内特别是丛中的小学生近一半在市内学校就读,给初中招生带了较大压力,加上历史上,学校办学较为封闭,管理较为粗放,学校形象与声誉不断下滑。当前,尽管学校在管理上创新了一些举措,作出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但由于时间短,恢复任务仍十分繁重。2、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任重道远。我校共有专任教师46人,教师队伍年龄分化严重,其中55岁以上的教师就有7人,却大多年老多病;35岁以下33人,工作经验有待提高;无音体美及微机专任教师,教师缺口较大,整体素质亟待提高。3、学校基本办学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自我校实行封闭管理以后,学校一些基本设施明显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为:教师住宿条件严重不足,目前仍有绝大多数教师还住在学生公寓;即使是在学生公寓中,也是3—4个教工混住一间,给教师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学校原有师生食堂1幢,由于面积太小,不能满足师生就餐需求。4、邯郸县第四中学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不便,北部三陵、两岗学生较远,坐公交车上学需步行五、六里路,下车后也需步行三里才能到校,西部学生路途较远但也无公交车直达,学生到校由家长送负担重,自己骑车不仅远而且大多需经国道或省道,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学校进一步发展。(三)学校发展的比较优势1、学校位于我县西北部,招生覆盖人口较多,办好邯郸县第四中学是学校全体师生及周边百姓的殷切期望。2、邯郸县教育局的教育振兴计划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有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复兴四中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3、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较好的硬件条件为学校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邯郸县第四中学建校已有五十余年,在历史上是邯郸县一所名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2010年以来,学校全体师生不甘人后,奋发向上,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学校声誉不断好转,为学校后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学校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工,把握机遇,创新举措,以培养一流人才、塑造一流名师、构建一流名校为目标,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名优学校,引领我县北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具体发展目标:2012——20132013——20142014——20152015——2020教育质量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在区域内再上新台阶。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区域内处于领先水平。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力争达到全县上游水平力争进入全县前五名办学水平本区域优秀初级中学,有一定社会声誉社会声誉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初级中学社会普遍认可农村示范性初级中学,较高的社会声誉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围绕“六爱塑魂”主题,实施“校园文化创新工程”,扎实推进双爱好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以人为本,用制度文化管理学生。突出特色,用精神文化提升学生。形成以四中“崇德、敬业、创新、和谐”精神为主的校园文化特色硬件建设目标1、绿化校园800平方米;2、改建高标准电子备课室;1、装修大门;2、充实仪器、图书;3、硬化运动场地,添置运动器材;1、新增图书、仪器,满足师生需求;
邯郸第四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