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综合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课辅导班内部讲义
目录
第一讲复习概述
第二讲复习大纲及重点 - 4 -
第三讲文史综合模拟试题自测 63
第一部分复习概述
综合考试的概述
文史基础知识涵盖文科8门课程: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以世界近代史为主的世界史;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以欧美近现代文学为主的外国文学;语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综合考试旨在考核考生的文科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认识和表达能力。考试内容包括两部分文史基础知识和政论写作。题型包括专业词语解释、填空、选择、问答和写作。
按照往年的命题规律,今年的题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虽然给了考试大纲,但是复习还是必须有以〈文史要览〉这本书为依据。
注意事项:
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其中中国历史的重点放在古代,世界历史的重点放在现代。
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欧美文学为主的外国文学
语言: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也许考也许考,但是分值不会很高)
: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问答、古文、政论写作
:考的是非掌握不考的基础知识、不出偏题、怪题和有争议的题目;重视理解运用,不出单纯记忆题;难度控制(标准是文科基础好的同学不复习也可以及格)
关于语言——
古代汉语主要检验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适当选择若干篇先秦、秦汉的文章,认真读懂读通,力求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阅读时注意弄清单双音词、同字异读词(如“说”有4种读音,大月氏的“氏”)、多义词(如“之”既是虚词又是动词)、词性、通假和常用虚词。此部分在近几年难度有所下降,年代比较接近现代,重点弄懂单双音词、同字异读词(比如
“说”)、多义词(比如“之”,可以做虚词,也可做动词,意为去哪)、词性、通假和常用虚词。
现代汉语,重点是正确认识和理解语言现象,包括社会现象、媒介语言现象和二者的关系;学会健康运用祖国语音文字;辨别和抵制损害民族语言纯洁性的错误倾向。这点要特别注意,在你的写作中一定要避免出现外来词,或者是某些流行的但是不尊重我们民族语音的词语,另外不要出现英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WTO就要说世界贸易组织,如果判卷老师不换,大家真的要注意这点,因为老师特别指出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不喜欢。
关于历史——
中外历史以中国史为主,中国历史以古代史为主,在复习古代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历史的转折时期。
中国古代史纵向把握4个转折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从列国走向统一,从分封制向郡县制过渡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分裂走向统一,民族矛盾和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唐宋之交时期——封建社会从顶峰走向没落、盛极而衰的时期,
明末清初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特别注意:制度的延革(政治、经济制度——土地、赋税、币制、选举)
国内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特别要注意天文、医学、数学、农学)
特别注意:注意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梳成辫子,这样既能巩固记忆,也才能确切理解、融会贯通,比如说:
两汉、两宋、两晋
历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力役——实物——货币/人头税——以土地为主的财产税——按土地多少收税
民族:民族的统称(南蛮、北狄、西戎、东夷)/族称之间的继承(女真、满、契丹、五胡/五胡:匈奴、鲜卑、羌、羝、羯/十六国/党项和西夏的关系/鲜卑和辽的关系/女真和两宋的关系
世界史
特别注意:文明的起源
近代史上影响世界历史的文明发展进程的事件,如:英国产业革命、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
巴黎公社、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
关于文学——
中外文学以中国文学为主,中国文学以古典文学为主,古典文学以散文为主,韵文(诗、词、曲、赋)全都不考。
以史(文学与社会发展、文体的发育,嬗变)为经,以文学思想(文论)、代表性作家和作品为纬。
古代文学史反映古代文学的纵向发展及其规律。着重把握四个时期:
①先秦及秦汉——中国文学起源和巩固期:两总集、韵文、散文(文与笔),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语录体、对话体和散文体制的形成,楚辞与汉赋,司马迁和史记,汉代的政论。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分化和总结时期: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散文的分化和文体的多样化,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曹操、孔融、嵇康、阮籍、陶渊明。
③唐宋古文运动和唐宋八大家:文学革新运动,唐以韩、柳为首,宋以欧阳修为首,韩愈的“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勿去”、“文从字顺各识职”,王安石、苏轼的文学成就。
④明中期以后的文学思想和形式“以李贽为代表的具有启蒙意义的文学观——《童心说》(注意其中的文论思想以及对它的评论),市民文学的兴起,新的文学、文章形式;小品文、笑话、评点文学和文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新祥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