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双跨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模拟和测试分析.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双跨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模拟和测试分析
1、工程概况
张石高速公路野狐岭1#隧道起讫里程为K19+840~K20+400,全长560 m,位于野狐岭段玄武岩台地区,恰处分水岭(山脊)和垭口重合地段; m,进出口段埋深1~2 m,其余埋深5~8 m,属于浅埋隧道。隧道围岩主要为Ⅴ级围岩,进口地段围岩以强风化碎块状玄武岩为主,次为亚粘土,地表风化强度更强,岩质疏松;出口地段主要为弱-强风化碎块状结构,次为碎石土;中部地段岩石风化程度较进口段弱,也以强风化碎块状玄武岩为主。由于岩体风化差异,致使疏松岩石与坚硬岩块相间出现,开挖过程很难控制开挖断面形状,施工困难。
隧道横断面采用双跨连拱断面设计, m, m, , m,以利于结构受力以及便于施工。隧道平面布置主要服从路线总体走向,采取平曲线,%.具体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隧道断面图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Tunnel
施工中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进行开挖施工。对于隧道洞口采用明挖法施工,隧道洞身段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法施工,中导洞先行,左导洞滞后中导洞,右导洞滞后左导洞,导洞均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5-7 m,开挖进尺按两榀钢架间距进行。主洞开挖先进行左洞,右洞滞后左洞7-10 ,上台阶分部开挖预留核心土。
2 、有限元计算与分析
采用ansys软件进行计算分析,该软件可以方便地模拟分部施工过程和地应力的释放。
1 计算模型的确定
(1)模型的建立
计算假定:①隧道的受力和变形为平面应变问题;②由于埋深较浅,仅考虑自重应力场。依据圣维南原理,取洞径的2~3倍作为计算区域,上边界取至地表面;左、右边界为水平约束,下边界为水平和垂直约束。围岩用二维平面应变单元模拟,超前支护通过在加固范围内设置重叠单元并提高其地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来实现,喷射混凝土用二维平面单元进行模拟,二次衬砌则采用梁单元模拟[2].网格按靠近开挖处较密、远离开挖处较疏的原则划分,共划分了1602个单元,1274个节点。有限元网格如图2.
图2 有限元计算模型
FEM Model
(2) 计算步骤
计算步骤分为12步:1导洞开挖及初期支护→2墙浇筑→3导洞开挖及初期支护→4主洞上部开挖→5主洞上部初期支护→6主洞下部开挖及支护→7洞开挖及初期支护→8主洞上部开挖→9主洞上部初期支护→10洞下部开挖及支护→11右洞二次初砌。加上初始应力场的计算共12步。
2 计算结果及分析
从计算得出的各个施工阶段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以及位移量,得出以下分析。
(1)中导洞开挖后,导洞拱顶沉降有7mm ;浇筑中墙后,中墙底部的围岩出现小部分的塑性区,表明底部围岩有局部的破坏,修筑中墙时应注意加强基础。
(2)左洞上部开挖后,中墙呈偏压状态,左侧墙底受拉,,并未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开挖区附近围岩的水平方向的应力重分布情况较明显。
(3)随着右洞的开挖与初期支护后,左、右洞拱脚部位支护混凝土压应力增长较快;中

双跨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模拟和测试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经管专家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