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住房变迁.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住房变迁四合院里看洋楼中国传统的住宅形式多为院落布局,而四合院正是中国人最理想的住宅形式。四合院按中轴线东西两侧的住房对称,正房朝南,东西两侧是厢房,另有耳房和小院。院中铺地砖,两旁可种树木花草,形成一个舒适宁静的居住环境。北京的四合院是这类住宅的典型 1900年后,英、法、美、俄、日等国家先后在北京修建使馆区,在天津租界内修建住宅,建筑风格多为欧式、日式。为便于外国人居住,北京建造了六国饭店,高7层,红色墙面,以壁柱分隔,上有欧洲古典装饰。这是当时中国最高的住宅建筑。当时居民住宅形式最有地方特色的是长江、珠江两个三角洲。江南水乡的民居多为庭院式。小桥、流水、住宅、码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独特的南国水乡风景画。自外国人进入长江流域后,上海人口激增,地皮价格高涨,从19世纪50年代起,便仿照欧洲联排式住宅的形式,建造了一批成本很低的木板房屋,形成最初的里弄式住房。70年代改用砖木结构,设计了上海独有的石库门里弄民居,这是一种群体集居的居住方式,是上海住房的主要形式。石库门大多成排建筑在井然有序的里弄,为砖木结构的毗连式房屋,脱胎于传统的四合院。弄门纵向深入,过道两旁即为相互毗连的石库门民居。20世纪初,这里里弄式的群体集居的民宅形式也出现在江南的许多城市中,于是中国传统的独门独院居住形式开始被打破了。珠江三角洲,含福建一部分地区,20世纪初,由于发了财的或有积蓄的华侨开始投资家乡,当地的民宅许多是西式的或中西结构式的,其中的碉楼很有特色。如广东开平市,现存有2600多座形态各异的碉楼,其中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初建造的,风格有罗马式、土耳其式、法兰西式、英格兰式、意大利式、德国碉堡式以及中西结合式,雄伟壮观,绚丽多姿,尽现欧陆风情,使旅游者很难相信这是中国的乡间。华侨的家属之所以要将自己的住宅仿照欧洲古代建筑建成碉楼,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当地比较富有,害怕土匪的抢劫,因此碉楼一般都有5~6层高,还设有望台,加强了安全感。西式建筑露峥嵘到了民国时期,城市中普遍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最典型的是被西方人称为“冒险家乐园”的上海。1911年以前,上海的最高建筑是6层。1928年修建的沙逊大厦(今南京路外滩和平饭店北楼)是一幢10层的钢架结构大楼,整座楼用花岗石砌筑,外形简洁明朗。此楼的建造明显受到19世纪末出现在美国芝加哥高楼建筑风格的影响,外部不重雕琢,内部却装饰得豪华无比。沙逊大厦是上海第一座10层以上的大楼,随后短短几年间,上海又奇迹般地涌现了28座这样的建筑。高层建筑是当时西方的时尚,影响了中国各大都市的建筑风格。1937年落成的广州爱群大厦是华侨投资,由中国工程师设计建造的,共15层。立面糅合了美国摩天大楼的垂直线风格的岭南骑楼底座,内部采用钢架结构,在建材和施工方面都达到了,是华南第一高楼。随之,市民的居住情况也有了新的变化。从20年代起,上海、天津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的民宅,开始从平房向空中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式里弄住宅,一般是两三层。与过去上海的里弄住房相比,新式里弄住宅对房屋的使用功能作了明确的划分,有起居室、卧室、浴室、厕所、厨房,有些还有煤气灶,宅前留有绿化园地,里弄的宽度可容车辆进出。较富裕的人家住花园式里弄住宅,它是从新式里弄住宅演变而来的。住宅前面的庭院、绿地面积超过住宅面积,有的达三倍以上,环境幽静。居室内有壁橱、铺硬木地板

住房变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