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鲴鱼,南北地方俗称黄尾鱼、黄姑子、黄梢等,属鲤科,鲴鱼鲴亚科。它的特点是头尖吻钝,口小,下位成弧形,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黄尾鲴鱼身长侧扁,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其他各鳍均浅黄色,尾鳍呈麦黄色。 黄尾鲴鱼味鲜肉美,营养价值极高;加之它野性十足,中钩后冲击力大(一尾三两重的黄尾鲴在水底的冲劲有如一斤多的鲤鱼),给人以极佳的手感与强烈的刺激,因此一直是广大钓鱼爱好者钟情的对象鱼之一。但垂钓黄尾鲴的难度较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我近两年来一直喜欢与黄尾鲴打交道,总结了不少实战经验,现特别献与同好之钓友。一、黄尾鲴的习性 黄尾鲴大多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宽广自然水域的底层,这些年来随着人工繁殖鱼类技术的发展,大江南北很多养殖塘里也能见到其踪影。黄尾鲴属高氧鱼类,群聚性强,生殖季节亲鱼群集溯游到浅滩处产卵,2冬龄性成熟,一年可长到150-200克,两年可长至300-500克左右;成鱼一般习性是春秋浅水、夏入深潭。黄尾鲴食性杂,多以天然水生昆虫、浮游生物、底生藻类等为食,是池塘水库的清洁夫。 虽说黄尾鲴一般在0℃-38℃水温下均能正常摄食、既适低温又耐高温,但它觅食欲望的强弱与季节、水温变化密不可分。南方有一句口头语----“麦子熟了,尾巴黄了”,就是指在四五月份、江南一带小麦成熟时,正是黄尾鲴为了产卵需要大量进食的时期。所以这个时节是一年中垂钓黄尾鲴的头个黄金季节,北方则因为气候上的差异会有所推迟。立秋后(南方十月、十一月、北方八九月),秋高气爽,氧分充足,水温适宜,已长得很肥硕的黄尾鲴为过冬,必须要补充营养,这时又是一个最佳垂钓时期。其实,夏天黄尾鲴也很活跃,但白天去钓,小杂鱼闹钩太凶,晚上出钓会有比较好的收获。二、黄尾鲴的钓法 南北地区休闲钓爱好者,多以手竿传统钓法钓取黄尾鲴,局限性较大;加之对黄尾鲴以下颌具角质边缘刮吸食物的独有习性鲜有了解,往往难有好收获。即便上鱼,大多也是钩子挂到的。使用手竿悬坠钓法就不同,因该钓法灵敏与稳定性兼备,可调性强,所以只要运用得当,不失为钓取黄尾鲴的上佳利器。1、钓位的选择 选择一个好的钓位,对垂钓黄尾鲴来说非常关键。原则上应根据黄尾鲴的生活习性,选择黄泥坡、华尖、陡岩、深浅交汇及库内大弯处。不过,随季节的变化,钓位的选择也略有差异。每年清明节前,可找向阳、陡坡、水底有乱石杂物、—3米且不太挂钩的地方。清明节后,随着气温的上升,要选浅滩、深浅结合处、—。初夏、秋季,阴天时钓浅;仲夏,晴天亦可钓深水。2、钓具的配备 黄尾鲴虽然属中小型鱼类,但中钩的瞬间冲劲儿十足。竿子太硬,容易断线跑鱼;竿子较软,又不能轻易抄之入护。因此在钓竿选用方面,要结合鱼的大小和挣扎力定调性。通常我钓150克以下的黄尾鲴,多选用三七调竿;对付200克以上的,常使用二八调竿。钓竿长短也要适宜。竿子太长会造成扬竿过迟,以我的经验;水浅、鱼小,用十二尺竿;水深、鱼大,用十五尺亦足够。钓线选择方面,主线要用质量比较好的,---;子线也应使用结节力强、有一定伸缩性的优质线,---,长度12---18厘米为宜。钓线选择同样要视水温高低、鱼挣扎力大小进行更换,只要主、子线能承受住鱼的拉力即可。 鱼钩的选择方面,由于
黄尾鲴鱼钓法几种经典战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