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八讲中国软科学专家经管院教授李五四
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个文明与野蛮、民主与专制、科学与迷信的分水岭
计划与目标管理——凡事预则立,预要成竹在胸
决策和预测——未战而庙算者胜,多算胜少算
组织管理——一个民主与自由的两难课题
领导——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君子有三畏
激励——有钱能使鬼推磨?
控制理论与过程——所有工程实施的灵魂
沟通与协调——信息社会必然推动管理学划时代变革
结束语: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恭行
第一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个文明与野蛮、民主与专制、科学与迷信的分水岭
管理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客观要求: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性、多样性要求对个体行为整合,动物是通过自然过程生态均衡;人类则要通过管理过程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均衡。
管理成为学问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开始告别野蛮的管理方式,产生出有关管理的学说著作,春秋战国以来,古代管理思想见诸于各种著作:《春秋》《孙子兵法》《三》《资治通鉴》等;反映管理过程的实物有:长城,兵马俑,金字塔等。
管理的实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例如“天、地、人”的管理思想将管理放在一个大系统中,领导者素质“仁、信、严、勇、智”的要求,计划和预、决策的思想等,至今才被世人所重视。归纳起来其实质为(1)管理活动是在大环境中进行的,即是环境的产物,又是试图突破环境的产物。(2)是人类有意识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一切管理的手段和过程都是为实现该目标服务。(3)管理活动必须落实在管理职能和手段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4)管理手段要通过有效配置和运作组织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以使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成果。
管理学科的产生:资本主义民主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提供了科学管理產生的社会基础,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管理诞生的技术基础。人权思想与人格平等不允许人身依附的专制下工头手握皮鞭的管理;华盛顿解甲归田、还政于民的三权分立,打破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金科玉律。强权不再是管理的凭据,大机器生产提供了科学与技术的管理依据。19世纪末,科学与技术管理在泰罗、法约尔、韦伯笔下诞生。科学与技术管理内容:(1)泰罗:通过对工时与动作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为选择和培养一流的工人,制定标准操作法;实行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和例外原则;协调劳资关系,提出精神革命。(2)法约尔:整体上提出管什么、怎样管的结构,提出14条管理原则。(3)韦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核心是管理权限通过职务与职位获得,而不是来自世袭或个人;提出等级、分工、考试上岗,以及管理人员的办事、薪金、升迁制度。
管理
技术
商务
财务
会计
安全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管理学的发展:行为科学引入管理科学——霍桑实验。梅约等人通过霍桑工厂的实验,得出环境、群体、态度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完成了管理人格界定的一次飞跃(经濟人到社会人);提出非正式组织的概念。 巴纳德、卡斯特等人将系统思想引入管理科学,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被环境影响也影响环境的系统,是由物质、人、社会等因素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由目标价值、技术、社会文化与心理、管理组织结构等子系统构成。后来引申为组织生长的权变理论。 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提倡非程序化决策,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解决决策问题。提出用满意原则替代最优化原则。 数学(管理科学)学派将数学方法运用于管理,创造出运筹学和数学模型,形成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 管理学发展的走势:强化系统思想;重视人的创造性;加快引进新的科技成果与手段;强调组织战略研究。
第一讲复习思考题
仅从管理的视角谈一谈人类社会如何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迷信走向科学。
评述管理学各流派的主要思想。
简述管理的实质与管理的基本职能
第二讲计划与目标管理---凡事预则立,预要成竹在胸
计划的概念与作用:对未来的设计——未来作为一个过程,设计必定要有功能趋向,因此计划必然包括:5W1H;计划必须有目的性,确立目标以及了解如何实现它;必须靠组织性为实现它,知道需要什么样的组织、人员、手段才可行;
必须有明确的
功能趋向和标
准,计划的最终功能就是效率。计划的作用:发现机会,把握机会;鉴别和寻求好的行动方案;发现并回避风险;有效合理配置、运用资源;树立信心,与时俱进,团结进取。
2. 计划的表现形式与种类:计划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使命任务(培养创新人才)、一定时期的目标指标(到款额、数量)、政策策略(针对性行为选择与规范)、程序规则(普遍性行为次序步骤与规范)、预算规划(数字化的资源配置);计划的种类有以时间划分的中、长、短期计划,按范围和力度划分的战略或战术、指令或
管理学基础八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