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复式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铀矿化特征浅析摘?要某复式花岗岩体为多期多阶段侵入的重熔型复式岩体。区内铀矿化(体)主要产于近东西向、北西向断裂带内。铀矿化类型属蚀变碎裂花岗岩型。所见铀矿物均为次生矿物,以硅钙铀矿为主,其次为铜铀云母和钙铀云母等铀云母类矿物。铀矿化在成因上显示有热液和淋积作用复合成因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复式花岗岩岩体;构造;铀矿化特征中图分类号P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81-0093-01 1岩体地质特征花山复式花岗岩岩体大地构造位置处在南华活动带海洋山凸起与大瑶山隆起交接部位。复式岩体呈近圆形,岩体北部侵入于寒武纪变质岩和泥盆纪砂页岩中。南部仅与泥盆纪接触,围岩受岩体侵入的影响,产生角岩化、大理岩化和矽卡岩化。岩体为多期多阶段侵入的重熔型复式岩体,可分为三个侵入阶段: 1)燕山早期第一阶段中粒含辉石石英二长闪长岩(δη052-1)和细粒含辉石石英二长岩(η052-1):呈岩株产出,前者分布在岩体东南部边缘,后者分布在岩体西部边缘。 2)燕山早期第二阶段黑云母花岗岩(γ52-2):呈岩基产出,与第一阶段形成的中粒石英二长闪长岩和细粒含辉石石英二长岩呈侵入接触,并重熔了先前形成的二长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体。出露面积占整个岩体的95%以上。根据其岩性变化特征,可分为边缘相、过渡相和内部相。边缘相为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过渡相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内部相为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其中过渡相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是组成岩体的主要岩性,也是区内主要的成矿围岩。同位素年龄值为162~181Ma。 3)燕山晚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γ53):呈岩株、岩枝和岩脉产出。除上述三次岩浆活动外,区内还发育有脉岩,种类有花岗细晶岩脉、电英岩脉、云英岩脉、花岗伟晶岩脉,它们多沿断裂构造及其附近产出。花山燕山期花岗岩体以高硅、高钾、富碱、低磷、准铝质为特征,具有较高的TFeO/MgO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普遍出现褐帘石,应归属于富钾的钙碱性花岗岩(KCG)系列岩石,相当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 2构造特征区域上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活动。加里东运动使下古生代地层褶皱成山,形成近南北向都庞岭背斜;印支运动使上古生代地层产生倾斜,形成近东西向贺县-钟山向斜;燕山期以块断升降运动为主,在都庞岭背斜与贺县-钟山向斜交接部位,伴随着酸性岩浆侵入,形成一系列北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规模较大,在空间上呈“X”型展布,构成了区内主要构造骨架。近东西向构造规模较小,但较发育,常成组出现,是岩体内的主要含矿构造。 1)北北东向断裂带组。规模较大的有F1、F2、F4、F5等4条,大致平行分布,总体走向20°,南部呈近南北向,倾向南东,倾角70°~85°。组成岩性为硅化碎斑花岗岩、碎裂花岗岩、轻微压碎花岗岩、角砾岩等,充填有块状石英、微晶石英、方解石、紫红色玉髓等脉体。F1、F2带上下盘北东向次级带发育,地表分布有较多的铀异常。 2)北西向断裂带组。规模较大的有F11、F12、F13等3条,在白石脚、三叉一带出露,
某复式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铀矿化特征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