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实验小学学科备课活页教案专用纸第(5)周(传统文化)科第(四)册备课人:张晓梅执教人:课题:17课古诗两首第—课时调整与修改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情分析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课时目标1、认识《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重点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2能对照“解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能对照“解读”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教学准备作者资料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二、简介作者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知识链接: 了解《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七、拓展活动:比一比 八、课外延伸:
传统文化课古诗两首张晓梅的备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