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案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案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课时安排:2课时教案方法:诵读理解、想像感悟教案准备1、要求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2、多媒体课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插图,观察感受。联系前面学过的两篇文章中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导出古人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引入本课。2、简介作者。(翁卷,南宋诗人。字读古,一字灵舒。著有《西岩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苇碧轩集》,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二集互有出入。)二、学习《乡村四月》。1、引入诵读,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意境。(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相互学习,相互欣赏。(4)小组学习,对照诗词后的注释,边读边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5)全班交流,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2、反复诵读,展开想象。(1)自由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2)画好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重点说说画了什么景物,他们的色彩、形状、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画。小组内的同学做出评价,看是否把诗词中的景象描绘了出来。(3)组织交流,体会情感。(这首诗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节劳动人民紧张繁忙劳作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3、感情朗读,熟读成诵。(1)注意朗读的节奏,注意“少”“才”“又”的读法,读出紧张繁忙的景象和作者的同情赞美之情。(2)背诵全诗。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乡村四月》的学习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感受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4、感情朗读,背诵全诗。四、布置作业,巩固提升。1、背诵默写两首诗。2、创作:诗配画。第二课时《渔歌子》一、检查《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的背诵情况。二、激情导入,简介“词”。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吗?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教师补充介绍:词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它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它与诗的不同之处。三、反复吟诵,理解词意。1、自由练读,读准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