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巧解完形填空题
编者按:完形填空题是高考常见题型,也是公认的“老大难”题型。我们听过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这个题型时说:“同学们,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第31题选D。好,我们接着看第32题。”有的学生说,他们就是靠语感做题。其结果是学生做这种题时成绩得不到明显的提高,有时还会出现连续错几道小题的情况。那么有什么好办法来指导学生巧解完形填空题呢?张晓灵老师在本文中介绍的这些经验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从命题意图和考查内容来看,完形填空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基础语言知识、语篇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这种题型难度大、区分度高,是公认的“老大难”。要做好完形填空题,学生除了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还需要掌握它的解题规律和一定的技巧。
完形填空题区别于其他题型的一大特点,就是语段内部的各个词语和句子之间在形式、内容和逻辑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题型的文章虽然残缺不全,但是整篇文章仍留有足够的线索。我引导学生做这种题型的基本思路就是依据这些线索,对被删掉的词作出判断,选出正确答案。因为被删掉的词常是那些重复的词,即在文章其他地方有或明或暗提示的词。只要我们抓住“重复”,在选项中寻找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就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命题过程中的重复原则。下面详细说说我引导学生们解答完形填空题的具体步骤。
一、浏览全文,尤其重视首句
解答这种题型的基本思路是“结合上下文,把握具体语境”。因此就需要首先浏览全文。浏览全文是为了从整体上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重视首句是为了获取重要信息对下文进行初步的、合理的预测。
完形填空可以说是一种有障碍的阅读,而阅读就是要把握流动的信息。动手做题之前,应该先把整篇短文通读一遍,理解短文大意,判断文体,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和结构框架,找出文章的主题、大意、作者的观点、态度。浏览全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顺着文章承载的“信息流”,根据已读内容主动预测下文的未知信息,同时对之前已获得的信息不断进行验证或修正的过程。
该题型命题的特点之一是在一篇二三百词的文章中挖掉20个单词,但这些挖掉的词不会影响到读者对全文大意和主旨的把握,而且文章本身逻辑性很强,空格所对应的正确选项应该都在文章的其他地方有所重复。如果没有提前快速浏览一遍文章就贸然选择答案,很容易出现误选。因此,我总是让学生在动手做题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对于看得太快的学生,我让他们适当放慢速度,提醒他们重视文章中的连词、人名、时间之类的关键词,提取重要的信息点。而对于看得太慢的学生,我让他们加快速度,不要在具体细节上花太多时间。必要时,我会让学生多浏览几遍,增加对文章的熟悉程度。
浏览完全文后,我就提醒学生仔细看文章首句和每段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首句一般不设空,它是整篇文章的开端和起点,它决定了下文信息流动的方向和方式,能帮助我们预测文章的fazhan发展趋势和全文的大意和主旨。此外,每段文章的主题句是该段最重要的句子,而主题句有时在段落的开头,因此要尤其重视。比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完形填空题的首句:Inourdiscussionwithpeo
eedinlife,,本篇文章的题材是记叙文,下文要讨论thefirstmeetingofanintroductorysciencecourseabout20yearsago以及文章的主人公从中获得的认识和体会。这对解答后面的题目非常重要。
二、寻找重复信息,进行逻辑分析
这是整个解题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通读全文以后,短文的意思基本清楚了,这时就可以做题了。
在确定答案时,要注意利用空格前后及上下文之间的信息进行答题。其中一些空是根据语法知识、典型句型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设的。
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同时要学会分析句子类型,是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还是并列句。另外,还需要我们对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看它们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还是现象与结论的关系,或是先后顺序关系,或是进一步解释关系,或是并列的、同位的、对比的、选择的、转折的关系等等。如果碰到个别难以敲定的选项,可以先跳过去,继续往后做。在往后做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这个空在后面的某句话中有提示,这时再返回来做这道题。有的题目甚至要读完最后一句,答案才会豁然明了。
完形填空的考点分布可以分为实词、虚词和短语。实词本身承载着具体的、详细的信息。要确定一个实词考点的答案,就要看这个实词的词形、在句子中的成分以及与哪些语言点发生联系。大致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先从文章中找到该空对应的地方,即重复该空信息的地方;第二步,结合关于这个词的信息,
三步巧解完形填空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