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郭镇中心小学李秀娟一棵小树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不断地修枝。同样,一个人要不断进步,也需要不断地接受他人的批评。班主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一般对犯了错误,特别是有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学生都进行直言不讳的批评,甚至对惹怒了老师的学生还要讽刺挖苦几句,认为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其实不然,思想教育既不意味着声色俱厉,也不意味着威胁恫吓,更不意味着绵绵说教,那么怎样的批评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做过如下尝试:一、批评的预示性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批评看做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他曾经处理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学生无辜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学生,他把学生带到雀巢旁,里面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忧伤地说:“他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救不了他们······”这种批评方式使学生十分懊悔。二十年后,那位学生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您当年批评了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警示自己了。”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指责、训斥学生不爱护益鸟,而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后果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惩罚中达到批评的目的。这不愧为一种艺术的批评。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方法的启示,我也在尝试这种方法。这学期,我所带班级的一名女同学,因从小失去母亲,缺乏母爱的关怀,因而养成了大大咧咧的性格,进宿舍从来不敲门,遇上舍友正在换衣服,她就大开了门,这使舍友很尴尬;而且卫生习惯也不好,经常不洗脚,宿舍中被她的脚熏得有异味。就这样她和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因为一些生活小事而逐步累积,又因为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差异愈演愈烈。终于大家一致建议把她调离她们的宿舍,似乎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面对这种状况我一直思考着解决的方法——既能化解她们的矛盾,又能使她们和睦相处。第二天下午班会,我给大家出了一道选择题:如果牙齿咬了嘴唇,你会怎么办?,当然是选c了!“如果大家生活在一个集体里,有了嘴唇和牙齿的矛盾,我们会一时冲动选了a和b吗?你们告诉我,我该选择去了嘴唇和牙齿中的谁”同学们愣住了,接着有一部分低下了头,“我们在长大,所以我们正在努力学会让嘴唇和牙齿友好相处,不是吗?虽然牙齿会伤了嘴唇,虽然嘴唇有时想去了牙齿,但我们最终还是唇齿相依,大家大概知道什么叫‘唇亡齿寒’吧?再说没有了牙齿,就成老太婆了,影响我们的形象,你们说呢?”同学们都笑了,而且在笑声中明白了许多,长大了许多。后来我问了宿舍的舍长,她告诉我:“这位女同学还是偶尔会忘了敲门,但同学们会推她出去,让她叫遍舍友——“姐姐”,才能回来;她也偶尔会忘了洗脚,但大家会在她的脚盆里倒好了热水强制执行;她还像以前一样有些粗线条,但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有些“淑女”了······二、批评的暗示性艺术。班主任在批评学生不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当众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指责他的无知、无能、无理,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招致学生地抵触和反感,因此班主任应该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批评劝说,有些时候,用无言的暗示可形成对学生的直接批评和惩戒。作为班主任,每周都要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地教育,但总有学生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什么原因呢?我想可能是对学生个别教育上出了问题,于是我想出了一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