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民族认同问题·
希罗多德:历史学的开创与
异域文明的话语
黄洋
内容提要本文的主旨在于从希腊思想史的角度,阐明希罗多德的突破性成就,并解读
其历史书写的特定视角。文章提出,历史学并非自然而然出现的,而是在特定的思想文化背
景中产生的。就古代希腊而言,历史学能够从神话史观中独立出来,理性思想方式的确立起
了决定性作用。希罗多德发扬赫卡泰俄斯已经表现出来的历史意识,开创了西方历史学。
与此同时,通过对异域文明的描述,希罗多德向希腊人展示了一个由希腊人和蛮族人这相互
对立的两部分所组成的世界,奠定了影响至今的东西方二分的世界史书写传统。
关键词希罗多德历史学异域文明蛮族人希腊人
“哈里卡纳苏斯人希罗多德在此发表其研究(historia),以使人类过去的事迹不致因时间而流逝,
使希腊人和蛮族人(barbaroi)伟大而令人惊叹的成就不致变得湮没无闻,尤其是他们相互爆发战争的
原因。”①希罗多德这段著名的开场白宣告了西方历史学的兴起,他也因其开创性的历史书写而成为
西方的“历史学之父”(西塞罗语)。但是,要充分体会希罗多德的创新,我们还是必须回到古代希腊,
看看是什么样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特性使得他的创造成为可能,他又是在什么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
献。
虽然今天我们视历史学为不可或缺的一门学问,但它并不是人类文明传统中普遍存在的。在中
国文明和西方文明中,历史学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传统,后起的伊斯兰文明也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历
史学传统;但是,在人类的其他古代文明如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虽然也有保存
过去记忆的不同方式,但似乎没有发展出历史学这一特定的文化传统,也没有留下传之后世的专门历
史学著作。早期犹太文明虽然表现出了对记载历史的兴趣,《旧约》从创世之始进行叙述的方式明确
①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版中译本将barbaroi一词译作“异邦人”,似不能反映原意。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商务印书
馆1978年版。反映出了犹太人的历史意识,而“列王纪”和“历代志”等篇章则更是其早期历史的记载,但犹太历史
学在兴起之后,很快就被宗教所吸收了,历史和宗教一体化了。而且在公元2世纪,犹太的历史学传
统就完全中断了,直到16世纪之后才得以复兴①。因此,历史学的兴起和独立的历史学书写并不是
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是在特定的文明背景下滋生出来的。就古代希腊文明而言,早在历史学兴起之
前,就发展出了保存历史记忆的方式,这就是神话传说。对于早期希腊人来说,神话就是他们过去的
历史,它们先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后又以英雄史诗的形式传承下来。不过,神话虽然包含了
历史的成分,却不能等同于历史,因为它还包含了大量的虚构和传说。即便是以歌唱特洛伊战争这一
历史事件为主题的《荷马史诗》,所采用的也仍然是神话叙述方式,将历史包裹在神话之中。更为重
要的是,神话的叙事方式总是从神意出发来解释人类的事件和行为,所体现的是一种以神为中心的思
维方式。与此相反,历史学从一开始就以明辨真假为基本原则,并且试图以理性的方式、以人和人类
社会为本来解释事件与行为。因此,在历史从神话方式中脱胎出来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某些革命性
的变化,导致了历史学的产生。这种变化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政治上的。在古风时代,希腊
各邦纷纷制定法律,用以规范城邦政治生活的方式,说明希腊人已经认识到,体现人类理性的法在指
导社会行为方面的重要性。当然,最为根本性的变化还是思想方式上的。法国学者韦尔南论证说,在
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的思想方式逐渐从神话方式(muthos)转向理性方式( logos),一个重要的标志
就是哲学的兴起②。这种转变的核心内涵是,人们认识到了自己认知能力的无限潜力以及自我感受
的重要性,不再依靠超自然的力量来理解和解释自然、社会和宇宙,而是以自身的认知力和自我感受
来理解和把握。在这种思想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候,原先的神话史观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公元前
6世纪的哲学家色诺芬尼就认为神明是人创造的。他说道:“凡人们认为神明是像他们那样出生而来
的,而且像他们那样穿衣,有着人的声音和身体。但是如果牛和狮子也有手,也能像人类那样绘画和
进行创作的话,它们也会把神明描绘成它们的样子:马儿会描绘成马儿的样子,牛儿会描绘成牛儿的
样子。事实上埃塞俄比亚人把他们的神明描绘成黑色的且有着扁平鼻子,色雷斯人的神明则是红头
发和蓝眼睛的。”③色诺芬尼的思想实际上标志了希腊人观念的一个重要转变,即他们不仅从人自我
出发来看待自然和世界,甚至从人自身出发来看待神明。以神为中心的神话史观不得不开始让位于
以人为中心的历史观,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转变过程中产生了西方的历史学。但历史学的产生并不是
古代的民族认同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