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世界相遇》:带你看世界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用《诗经·郑风》中的这句诗来总结冯镜明的《我与世界相遇》再好不过。邂逅相遇,是一种愿望也是一种缘分,与其默默等待,不如勇于迈开第一步主动与世界相识。全书贯穿一个主题:“多走些路,多看些风景,多认识一些人”,这是多少人简单而又难以实现的愿望。《我与世界相遇》是一本游记,作者的足迹遍布世界,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所见、所闻、所感,语言细腻而自然,读来温婉亲切。在“自序”中,作者表明:“游走与写作是我的左右手,在我的生命之旅中徐疾有致地前后律动,最终平衡着我的意念和心境。”旅行的意义在于感受生命、享受生活。这本书能带领我们一起踏上人生的列车,一起感受与世界每个角落的相遇、相识。
亚洲给我的印象就是“这么近,那么远”,虽然脚踩在这片土地上,但是对它了解甚少。作者笔下的亚洲国家似乎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双面性”。泰国盛产榴莲,作者也用榴莲比喻泰国的“表里不一”,泰国的妖媚与庄严、野蛮与文明就像是榴莲的表象与内核,只有吃过,才能领略到个中的情趣。又如新加坡,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都能在此呈现,传统习俗的保全与现代和谐的都市建筑融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妙趣横生。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也是“在现代和亘古的意象中穿越”,不得不敬佩印度恢弘壮观的泰姬陵和拉姆巴皇宫,也不得不敬仰印度先进的软件技术,但我们仍为印度的贫穷和落后而担忧。
当我随作者“走遍”欧洲时,欧洲给我的感觉是:五光十色、闲适优雅。法国巴黎,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城市,一个充满贵族气质的城市,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城市,游走在巴黎每个角落,欣赏着古典的哥特式建筑,看着周围来往的巴黎人,尽管在寒冷冬季,也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特殊的温暖。俄罗斯,一个丰富多彩、多愁善感、幽静内敛的国家,穿行其中,我们会为复活教堂的用色大胆而赞叹、为多情的涅瓦河而倾倒、为庄重肃穆的新圣女公墓而景仰。无论是复古韵味还是现代气息都能在欧洲感受到,在这里,我们不用为嘈杂而繁忙的生活所逼,而是捧着一杯热咖啡,体验不一样的情调。
相隔十年重返美国,作者感觉美国变化并不大,美国的城市建筑早已定型,不像中国,“五年一大变”。我感觉美国是喧嚣繁华的,“喧嚣”并不代表混乱,而是一种对独立与自由的竭力争取。在纽约走马观花地一走,第五大道里富有特色的橱窗、琳琅满目的商品都能快速抓住我们的眼球,在绚烂的色彩中,我们能感受这个城市的繁华、开放和创意。晚上夜宿拉芙林小镇,却又把我们从绚烂拉回到平淡。坐在湖边,看着远处翻飞的小鸟,你是否也会有一种退隐江湖之感?
作者用了很大篇幅去写澳大利亚,或许这是作者最为熟悉的一个国家,也是最有感情的一个国家。年少时作者就来到澳大利亚求学并工作,认识了一帮中国留学生。他们8个人挤在一间小房间里住
《我与世界相遇》:带你看世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