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微博法庭:审判网络谣言.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微博法庭:审判网络谣言
网页上蓝橙两色代表“原告”和“被告”,鼠标是“法槌”,只需移向判定按钮轻轻一点,便分出胜负。
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一个虚拟的网上法庭,参照现实的司法体系设计;5000多名从微博网友中招募的委员作为“法官”,负责“审判”发生在微博上的用户纠纷和不实信息“案件”。
这里无需旁听证,审理过程公开进行,惩罚手段仅限于用户的微博使用权限:扣除信用积分、禁言,最严厉的是销号。
自2012年5月28日上线,“微博法庭”在一年半时间内裁决了33万余“案件”,平均每三分钟判定一宗。
“这是一个运用网络民主,实现用户自我管理的平台。”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项目负责人胡亚东说,“微博法庭”将帮助微博建立规则和秩序。
不过,“微博法庭”仅管辖一部分网络“案件”,无权处理刚性的内容审查。
“微博宪法”:言论自由的边界
让网民自己来管微博的想法萌生于2012年初,原因很简单:网站管不过来,也管不好。
当时新浪微博的用户数量接近3亿,这个中台,不仅面临用户压力,相关部门也不满意,领导要求“微博网站加强信息发布管理
”,中央媒体批评微博是“谣言集散地”。
最多时仅9名员工的“微博辟谣小组”不堪重负。“小组每天只能判定三到五条可疑信息,而面对的却是数千条举报。”胡亚东说。从后台直接删帖的做法,也一直招致网民的抗议。
谁来管?怎么管?以互联网从业者们的经验,自律是颇为有效的管理手段。仿照现实司法体系,构建“微博法庭”的设想很快被采纳。
首先是“立法”。在“微博江湖”里,这完全称得上是一个类似美国“费城制宪”的大工程。以产品设计者和代码工程师为主的团队必须在短时间内恶补法律知识。团队还聘请部分熟悉互联网的法律界人士和传播学者作为专家顾问,包括律师陈旭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等8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朱巍是中途加入“立法”团队的。他长期研究网络侵权问题,曾参与最高法院关于互联网侵权相关司法解释的起草论证工作。
第一部要立的“法”是《新浪微博社区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相当于新浪微博的“宪法”。
拿到初稿的方案一看,朱巍哭笑不得,“里面的制度设计透着香港政法剧的味道”,到处都是“大宪章”“陪审团”“法官”,“用语不够标准,在上面根本通不过”。他还注意到“新浪概不负责”的字眼,让初稿看上去更像是一份免责声明。
“立法者”权衡最多的是:如何在维护秩序与言论自由之间划出最合理的分界线。这也将决定这部“微博宪法”的价值取向。
专家顾问的一些意见被采纳:朱巍主张“安宁权”,即用户可以自行设置以免受被@的骚扰;张志安更注重保障自由表达权,认为转发微博用户没生产内容,不应被罚。
经过13稿的讨论修改后,“微博宪法”出炉。
“网上法庭”:系统程序的正义
依照“宪法”,《新浪微博社区管理规定(试行)》和《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制度(试行)》也相继出炉,前者相当于“刑法+诉讼法”,后者则相当于“法官法”。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胡亚东和同事将“法律”转化为用户可以操作的页面程序,“微博法庭”宣告建成。
胡亚东觉得,这套微博上的“司法”体系有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特点:既模仿了中国的诉讼法制度,又借鉴了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和判例制度。没有独任“法官”,每个“案件”由

微博法庭:审判网络谣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