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分析互联网与普惠金融论文.docx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分析互联网与普惠金融论文互联网与普惠金融论文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互联网适合发展普惠金融三联生活周刊:今年中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了,你曾任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经历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近些年的变化。在你的印象中,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是怎样发展起来的?高新民:互联网金融是2012>2013年互联网业内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非常宽泛的利用互联网拓展金融服务的概念,比如银行、保险公司在网上建立销售渠道。这方面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就做得非常好。要说起这种宽泛的互联网金融,在我国也有十来年的历史了。2000年美国有一个关于中国电子商务的论坛,邀请我去参加,也让我推荐两三个中国人。我于是想到了招商银行的马蔚华。他当时就坚定地认为,做网上银行是商业银行的必定选择,这个观点在那时让我挺吃惊的,很超前。中国的商业银行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在传统网点建立上毫无优势,所以马蔚华领导的招商银行比较早地开展了网上银行和一卡通的业务,这就是宽泛作用上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端。从2012年开始的新的互联网金融现象,是一个比较特定的概念。它包括P2P、电商做的小微贷款、众筹、余额宝等理财产品。这些新的方式最早在美稳,不像中国这样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大爆发。其实说到P2P,它与传统的民间借贷很接近,并不是完全在互联网上新生的事物。这种方式为何这两年通过互联网大爆发?说明了我们的很多金融需求还未被满足。三联牛•活周刊:你说的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已经有一些年头了,但是这两年出现的互联网金融,恰恰是大量非传统金融机构介入了这个领域,并且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高新民:从互联网角度说,我们业内有个词叫“长尾效应”,也可以称为客户的“二八定律”。对金融机构来说,高端客户往往只占20%,他们人数少,但是对利润的贡献高。剩下80%的普通客户就像一个长长的尾巴,他们人数多、交易量大,但是利润贡献相对少。金融机构又不能不服务于这个长长的尾巴,可是传统银行做这块业务成本高,客户的个体差异明显,风险又不容易制约。也就是说,银行难以很好地满足普惠金融的需求。而互联网的信息服务的特性是不一样的,只要软件开发出来了,用户越多,单位服务的成本就越低,增量效应减小。从理论上说,当用户无限多时,边际成本的增加是趋于零的。这个特性就非常适合“长尾”服务。金融行业的普惠需求与互联网适合“长尾”服务的特性两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融合性。于是新的形态出现了,它不仅是销售渠道的变化,也是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起来前景很好。三联生活周刊: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可以用手机来做金融操作,传统银行的业务面对很大挑战,有些学者认为,以后银行和资本市场都没有存在的必耍了,你认同这种观点吗?高新民:互联网金融有了移动互联作为技术支持后,确实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年轻人特别热衷于手机理财,比如余额宝、理财通、百发等理财产品。在我看来,这些理财产品的特性有三个:便利、收益高、可靠性强。余额宝是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合作,百发背后有百度和华夏基金,如果没有这些大公司和大品牌,大家也不敢把钱往那儿放。当便利、高收益、安全这三个特点都具备时,这些互联网理财产品就成了香tWo但是互联网金融毕竟才刚刚兴起,这里边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还有待观望。有人在讨论,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互联网的特性多一些,还是金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分析互联网与普惠金融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