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火葬述论
摘要
有宋一代,火葬之风在一些地区蔚然兴起。当然,这里所说的火葬之风兴起
是有其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从时间上看是相对于其他王朝而言,从空间上看,
主要是在宋朝的一部分地区。
据考古发现史前时期就有焚尸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原始人类
出于对火的崇拜;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一些边疆民族已将火葬视为一种葬俗,但
在中原汉人中,焚尸是一种大恶之刑,对亲人尸体的焚化更是大逆不道之表现;
从东汉至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火葬的使用群体扩大,在一些佛教僧侣中
逐渐使用开来;五代十国时期,火葬的使用群体进一步扩大,并且由过去的特殊
群体向民间延伸,对尸体的焚化这一时期在中原民族的一些地区逐渐成为一种习
俗。
至宋朝,一些地区火葬之风大大超过前代,纵观两宋,此风气有愈演愈烈之
势,首先是火葬的群体进一步扩大,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贫民百姓,均有使用火
葬之法的记载;其次在地域上,也突破了过去的边疆地区,从北宋的河东地区至
南宋时的两浙路、福建路、鄂州一带均是火葬兴起的中心;再次,在葬具和规制
上出现了专业化的趋势,如用于盛装骨灰的陶罐和陶缸的出现;最后,出现了专
门性的焚尸机构——“化人亭”。宋代火葬出现的这些时代特征足以说明火葬之
俗在民间已有一定的生命力。
从时间上看,纵观两宋时期,火葬之风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主要从统治者
的政策和士大夫的态度变化可窥见一斑。北宋初期统治者往往大多对火葬之风厉
行禁止,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往往又不尽人意,故在王朝的中后期,特别是宋政权
南移后,又由单纯的“禁”转向“禁”与“疏”的结合,如宋王朝创建漏泽园制
度的一个重要初衷便有疏导火葬为土葬之意。
从空间上看,五代十国时期火葬在中原已经开始逐渐成为民间习俗,但并未
形成一定的中心区域,而两宋时期已经形成若干中心区域,北宋时期主要以黄河
流域的河东地区为中心并向周边辐射,呈现一个中心多点分布的布局;至南宋出
I
现多个火葬兴起中心,除北方的河东一带,南方的两浙路、鄂州地区、闽粤一带
及西部的四川地区,均是火葬兴起的中心区域。其分布特点大致呈环状分布,基
本围绕南宋疆域的沿江、沿海一带分布。由此不难看出,两宋火葬变化的如下规
律:1、伴随宋政权的南移,火葬兴起中心由北向南延伸;2、伴随着我国古代经
济中心南移,火葬兴起中心由北向南扩展。
两宋火葬为何兴起?主要有以下原因:1、宗教因素,其中针对宋代较有争
议的宋代佛教与火葬兴起之关系作了较大篇幅分析;2、经济因素,主要论述土
地开发与人口的矛盾;3、少数民族葬俗影响;4、文化因素;5、其他原因,重
点从土葬与火葬的利弊等方面进行探讨。
两宋火葬之风蔚然兴起,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宋代的
火葬开创元明清葬俗的新风气,自宋以后,火葬一直是继土葬这一主流葬俗后的
又一重要丧葬方式。二是宋代火葬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朝的漏泽园这一助葬
制度的建立,并为后来的元明清所继承和完善。此举主要说明宋代的火葬之兴虽
然是某一历史时期民俗现象,但其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宋朝火葬兴起漏泽园
II
Abstract
In history, folk rejected it. But in Song dynasty, cremation was popular which
relatively of pared to other dynasty and space in some regions.
According to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crematorium appeared in prehistoric. The
reason may hominid worshiped fire. Some ethnic minority had regarded cremation as
a custom from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Qin and Han
dynasty. However, Han nationality thought crematorium as great evil penalty. And it
was outrageous to corpse of relationship. From Eastern Han Dynasty to Sui and Tang
Dynasty, with e into China, monk rece
两宋火葬述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