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族的前世今生――古根海姆家族(中)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在家族收藏中,另一位起到重要作用,且同样叱咤风云的人物登上艺术舞台。艺术帝国的崛起经过了将近40年的收藏过程,所罗门于1937年共同成立了“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以寄托他对当代艺术的热忱。接下来的1939年,他与希拉在纽约市54街东24号的一间展室中共同创办了“非具象艺术绘画博物馆”,在这里公开展室自己的藏品,并由希拉担任馆长。自博物馆建成后,首次展览于当年6月1日举办,以“明日的艺术”为主题。此次展览在希拉的指导和授意下展出了当时最为重要的艺术作品,position8(1923)”、莱热的“ContrastofForms(1913)”以及德劳内的“SimultaneousWindows(2ndMotif,1stPart)(1912)”等。直至1940年,他们开始意识到博物馆中那为数庞大的先锋派绘画作品需要一个永久、稳定的环境用于展示和储藏,而这一需求随着展品的增加变得更加迫切。于是在1943年,所罗门与希拉共同出资,聘请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2赖特(FrankLloydWright)设计了博物馆的新楼。当然,设计者的人选也是希拉推荐的。在希拉写给弗兰克的信中,她以“艺术神殿”(museum-temple)来形容自己对新博物馆的期望。在1948年,得益于一次对艺术品经销商卡尔・尼尔伦多夫(KarlNierendorf)的收购,博物馆又从他的730多件藏品中选购了一批作品加入到自己的收藏之中,其中主要以一些德国的表现主义绘画作品为主。这次购买也许对于古根汉姆的未来发展是更加重要的,尼尔伦多夫以丰富的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作品为主的藏品扩展了博物馆的原有收藏方向。直至此时,整个博物馆的藏品范围已经涵盖了各类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作品,其中也包括了保罗・克利、奥斯卡・考考斯卡(OskarKokoschka)以及胡安・米罗(JoanMiró)的作品。所罗门・R・古根海姆于1949年在纽约市逝世。而由于当时新博物馆尚未建设完成,整个“非具象艺术绘画博物馆”被转移至第五大道1071号的一处住所内,并继续由希拉组织展览。最终,新博物馆于1959年10月21日建成,并更名为“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对外开放。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女男爵希拉・冯・雷贝,这个对所罗门的收藏事业做出非凡贡献者的结局。尽管她本身作为画家在艺术上也获得了一定成就,同时她对现代艺术的出色品味和敏锐嗅觉更是举世闻名。然而,除了所罗门本人外,古根海姆家族的其他成员,特别是所罗门的侄女佩吉・古根海姆(PeggyGuggenheim)则认为她为人刻薄,极难相处,而且一直在压榨叔叔的钱包。因此在所罗门去世后不久的1952年,基金会将她开除,由曾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的詹姆斯・约翰逊・斯威尼(JamesJohnsonSweeney)接任下一任馆长。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根据一位身居柏林的美者,埃里克・T・汉森()在《大西洋时代》(TheAtlanticTimes)月刊2019年1月29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被遗忘的女男爵》(ottenBaroness)所述――在古根海姆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的重要日子里,希拉并未受到邀请。遭受了如此的打击,希拉从此在公众视野
收藏家族的前世今生――古根海姆家族(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