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做不难出手不易
赝品常常掀起波澜,尤其是上当的买家是大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时候。
今年8月,上海画家、74岁的钱培琛突然成了新闻人物,从《纽约时报》的头条报道,钱培琛所画的63幅仿美国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在FBI的追查下曝光,其中不乏对波洛克、罗斯科、纽曼的仿作。这些作品被当做大师真迹,画商称之为“那些著名画家‘新发现的作品’,大部分由一位要求匿名的收藏家‘×先生’从其父手中继承的”,以8000多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上当的买家之中不乏著名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艺术界为之震惊。
新闻从《纽约时报》辗转到华文报纸,人们对真正出售假画的画廊艺术经纪人Glafira Rosales反而不感兴趣,那长长一串拉丁字母的名字又十分拗口难记,相形之下,钱培琛的中国名字和样貌倒是引起各方注意。暴风雨般的,国内国外艺术界几乎都知晓了这位“业余画家”的大名。据《纽约时报》后续报道中反映,此次“高水平”的造假事件,几乎影响到了佳士得、苏富比拍卖行今年的秋拍。真伪之辨的疑云在拍场渐渐聚集,质疑画作真伪者络绎不绝,买家们比往常更小心谨慎,深怕看走了眼花大价钱买入一幅临摹的赝品。“住在皇后区的这位华人画家把拍卖这潭水给搅乱了,扰乱了整个市场。”
钱培琛对记者谈起“出名”事件的后果,颇有无奈。
仿作无罪售假违法
在全世界的主要商业活动中,艺术交易是最不透明,管理也最松散的一种。据美国法律,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告知钱培琛,作为绘画者和临摹者,即使临摹的是17世纪画坛巨匠伦勃朗的名作,并堂而皇之地在画面上签上伦勃朗的大名,只要不是以真迹的名义和价格出售,也不会被视作触犯美国法律。虽然这些尚需最后的司法说法,但是美国方面没有起诉,也没有限制钱培琛出入境。如果钱培琛真的明知故犯,参与到假画销售中,那就不仅仅是账面上可见的区区几千美元的收入,更应能追溯到大笔资金的进出。
钱培琛表示自己所做的仅仅是临摹,没有涉及售假。他将经纪人称之为“小老板”,与之合作十几年,相处如朋友一般。“如果我知道他把我的临摹作品当作真迹出售,我是绝对不会与之合作的。我只是以为自己这些都是临摹品——人家家里买不起大师真迹,但又十分喜欢这位艺术家,于是就只能以其九牛一毛的价格买入一些肖似的临摹品,挂在墙上装饰家居。”开始时,一幅作品支付钱培琛600美元,最高的时候,支付3000美元一幅,这也是他拿到的封顶价了。
临摹的艺术作品进入市场并不新鲜,只是其需要用知识产权法、版权法来规范。比如中国深圳的大芬村,就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画作制造”工厂,他们每年“画”的向日葵、睡莲、蒙娜丽莎行销全世界,但大芬村十分明确地表示这些就是仿作,且只售几十元、几百元的价格,原作者和临仿作者的权利与权益是完全不同的。
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的作品注重观念,从形式上而言,模仿并不困难,以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波洛克作品为例,他从1947年开始使用
“滴画法”,取消画架,把巨大的画布平铺在地上,用钻有小孔的盒子、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稀薄的颜料借助喷雾器;作画时和画布的接触不固定在一个位置,而是在画布四周走动,或跨越过去,使构图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认;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画面上线条纵横曲扭,色彩变幻无常,极端放纵,不是艺术家完全掌控,也没有形象辨认,这种纯抽象很容易模仿
仿做不难 出手不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