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会听故事的人
提要:2002年3月14日,《武汉晚报》“百姓讲述”推出了第一篇实名讲述。至今,“百姓讲述”已走过了11年,是《武汉晚报》最“长寿”的专栏之一,本期特约深耕该栏目八年之久的记者讲述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百姓讲述武汉晚报情感
那些没有登出的故事
从2005年至今,我写“百姓讲述”八年了。
八年间,无数稿子从指端诞生。更多的,则是那些无法登出的故事。
就在上个月,一个男孩跟我讲了他的无助。他跟女友恋爱了半年,女友突然坚决地离开了他。他想通过“百姓讲述”把女友感动回来。男孩22岁,他的女友30岁。年龄悬殊的姐弟恋,面对不了世俗的眼光,黯然分手的结局让人遗憾,好在男孩还能坚持。然而深入了解之后,我才知道,他的女友,原来是已婚人士。事情急转直下,我劝他放弃。可那男孩的表现却如一个任性幼童看到心爱的玩具,不顾其它,一定要得到。这个故事,最终没有成文。我对那男孩说,如果我帮了你,可能如你所说,她会感动,会回来,但我以及我就职的报纸就成了拆散别人婚姻的凶手。
看起来很八卦的情感类栏目,同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这不是一句空话。我刚到
“百姓讲述”的时候,接待过一个郊县的农妇。那是一个夏天,她花了四十块钱,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如约赶来,黑黑瘦瘦,眼神有点呆滞。从她开始讲,我就知道,无法写成文章。她絮絮叨叨地讲了四个多小时,从头到尾都是诉苦。一切因贫穷而起,无奈的婚姻,残疾的丈夫及儿女,没有纠葛,也无关爱清。我既无法帮她解决贫困,也不能让她离开那个家庭。唯一能做的,便是听,听她把内心的苦楚都发泄出来。后来,我把她的事情转给了《武汉晚报》的扶助栏目,略尽帮助之能。她走时,我塞给她两百块钱,仅仅两百块钱,她又哭了半天,这一次是感动的泪水。
八年来,我们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稀奇古怪的事。每个登或者不能登出的故事都是经过慎重考虑,重重把关的,我们希望带给社会的是思考和指导。
我们相互感动
2007年的一天,我接到一个女孩的电话,她一个劲儿地哭,边哭边说她现在只想死。当时,我正在进行一个活动的采访,只能拜托一个同事帮我接待了她。
女孩姓鲍,状态非常不好。活动完毕,我赶去,因为她状态不好,讲述不能一次完成,我们陆续又约见了四五次。
小鲍与一个离异男士本打算结婚,可婚前查出她子宫长了囊肿,并且比较严重,有可能以后不能生育。医生建议,让小鲍趁早受孕生子,可能对她的病有帮助。小鲍需要治疗,不能长时间上班,丢了工作,雪上加霜的是,小鲍的男友悄悄搬走,—开始还给她生活费,后来就干脆避而不见。小鲍的父母因为她找了个离异男友,早在几年前就不管她了。一身病痛,没有亲人,没有经济来源,生活给这个女孩的残忍已经将她逼到绝境。
小鲍在讲述中表明,她现在唯一的期待,就是找回男友,结婚生子。而记者通过几次拨打她男友未果的情况推测,这个可能性不大。于是记者建议,在寻找男友的同时,谋一份工作。在写小鲍的故事时,我特意在结尾加了一个求助。文章登出来后。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一个女老板在自己的公司给她安排了工作,提供三餐和宿舍,还允许她只上半天班。遗憾的是,她的男友始终没有露面。
这之后,我从女老板那里得知她情绪稳定,正在努力治疗,努力工作,努力忘记过去,我很高兴,只要小鲍重燃生活信心,我的努力就没有自费。而小鲍也把我当成了知心姐姐,时不时打个电话
做个会听故事的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