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为何变成空租房
从九头村农贸市场到雅园新村,步行只需20分钟,但这段路,黄厚翔“走”了3年,至今仍看不到任何可以“抵达”的机会。
雅园新村是广东省东莞市属最大的公租房,位于东城九头村和南城雅园工业园区交界处。这里远离市区,但并不安静,旁边是环城路,每天都有大量车辆从小区旁飞驰而过;环境也并不优美,小区旁还有一座垃圾转运站;从小区通往市区的交通也不便利,只有×8路公交车,半天都等不到一辆出租车……当然,和很多农民自建的出租房相比,雅园新村毕竟是小区,也较安全。
在九头村农贸市场卖菜的黄厚翔,早就想获得入住雅园新村的资格。不过,两周前当他从电视上看到,外来工入住公租房需要“连续缴纳6年社保”的报道后,就死心了。
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在对外来工释放善意、让其融入城市上,一直走在全国前面。但直到今天,在城镇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时,他们要“市民化”,享受城市的公共福利,仍不是一件易事。就公租房来说,大多数人既无法逾越政府部门设定的门槛,也无法消受由此产生的时间、资金成本。迈不过的门槛
现年37岁的黄厚翔是湖南省临武县人。4年前,他和妻子在九头村农贸市场租了个铺位卖菜。这一带地处城乡结合部,治安较乱。3年前小孩出生后,他希望能在一个有物管的小区里租住。对他而言,雅园新村的公租房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里毕竟离他谋生的农贸市场不远。不过,当他去打听时,保安给他的答案是,“这些房子是公家的,专租给本地人”。
事实上,从政府部门此前透露的信息看,今后也出租给外地人,只是门槛不低。2011年,东莞在征求关于外来工入住公租房的意见时就透露,必须“连续在东莞缴纳社保3年”。2013年4月,新的征求意见稿对社保的要求变成了“连续在东莞缴纳社保5年”。不过,这两次征求意见稿都没有正式发文。直到2013年12月31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才审议通过了外来工入住公租房的相关文件。这一次敲定的社保门槛是“连续在东莞缴纳社保6年”。“我卖菜的,哪有什么社保?不光我,在工厂打工的很多人也过不了这门槛。”黄厚翔说,他为此曾盼了3年。
“符合在东莞缴纳社保三五年的外来工太多了,保障不了那么多人。”东莞市住建局早前这样解释。
今年1月6日,东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对《南风窗》记者称,他们确实没有掌握连续缴纳社保的外来工数量,但“连续缴纳6年社保”的决定,也是在和社保等部门的领导协商后才定下的。
社保局并不认账。1月6日傍晚,东莞市社保局新闻发言人助理钟道晶向《南风窗》记者传达了该局的两点声明:第一,当初住建局向社保局征求意见时,对“在东莞连续缴纳社保满5年”的提法,东莞市社保局当时建议“累计缴纳”,而不是“连续缴纳”。第二,原先5年社保年限被改为6年时,住建局并没有知会社保局,社保局对此不知情。申请的过程将消耗掉外来工巨大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办理证件和填报资料来回奔走),外来工只能无奈放弃。这导致公租房的大量空置。
东莞敲定社保的门槛,创下了外来工入住公租房门槛的新高。外来工因为换工作等,通常都会有一年中偶尔中断社保缴纳的情况,因此真正符合社保年限条件的并不多。如果再将范围局限在雅园新村附近一带的外来工,符合条件的就更少了—毕竟,离雅园新村较远的外来工,他们到雅园新村申请入住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此外,东莞外来工还需同时具备“申请时在东莞市同一用人
公租房为何变成空租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