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国企的橄榄枝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国企改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后,终于开始蹚进前所未有的深水区。
2月19日,中国石化出人意料地抛出橄榄枝,公司发布公告称,全体董事于当日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启动中国石化销售业务重组、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的议案》。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后,国内第一家大型国企提出实质性的改革方案。中石化发布公告次日,公司股票强势涨停,在历史上相当罕见,市场对中国石化抛出的橄榄枝给予了积极回应,体现了对国企改革的期盼和肯定。
中国石化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在对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业务板块现有资产、负债进行审计、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同时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社会和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将根据市场情况厘定。”中石化此次改革方案主要的亮点在于,公司开放的并非无关痛痒的非核心板块,而是盈利能力较强的垄断资产。按照公司去年的半年报,去年上半年的营销和分销板块的收入为7300多亿元,利润411亿元,在公司收入和利润中分别占比52%和20%;其次,中国石化此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持股比例并没有设置上限,公告中授权董事长可以“在社会和民营资本持股比例不超过30%的情况下确定投资者、持股比例、参股条款和条件方案,并组织实施参股方案,签署交易文件及相关其他文件,并办理与前述事项相关的审批、登记、备案、披露等程序
”,但30%并不是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的上限,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司改革开放的程度。
中国石化这样的传统垄断企业率先打响改革的第一枪,预示着国企改革真正开始蹚进了深水区。30年前,国有企业以放权让利拉开改革的大幕,国企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逐渐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僵局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混合所有制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石化的改革方案可以理解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落实,预计在中国石化之后,电信、邮政、铁路等传统垄断行业也会陆续公布各自的改革方案,传统国企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改革浪潮。
这一轮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已经是大势所趋,按照国资委等有关部门的规划,除了军工等少数特殊领域外,到2020年,大部分国有企业都要通过股权多元化的改革,逐步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这场国企改革攻坚战中,有两大因素可能会决定改革的成败:一是在国企向社会资本开放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双方的利益不被侵蚀;二是国企引入社会资本之后,如何能够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真正起到1+1>2的效果,而不是陷入相互内耗之中。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史上,任何一场大型改革,都有可能成为少数人中饱私囊的“战略机遇期”,这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样也不能避免这种可能性。可以与之对照的是本世纪初的MBO(管理者收购)浪潮,当时为了解决国企所有者缺位的问题,通过管理层收购的办法来解决国企的激励机制,但最终的实践证明,MBO成了很多国企管理层侵吞国有资产的盛宴,在大量国资流失后,MBO最终被悄然叫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样面临类似风险,国企如何定价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中国石化这样的大型上市公司中,资产评估相对公开透明,国有
垄断国企的橄榄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