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及其证伪研究
【摘要】谣言,因其具有的模糊性、攻击性等特点很容易给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冲击,也因其经常针对社会热点而发,所以极容易引发社会关注而成为舆论焦点。本文以搜狐网的“谣言终结者”为例,对该栏目所涉及到的谣言及其证伪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治理网络谣言应该以了解谣言滋生的社会环境为前提,以构建良好的社会信任为基础,将辟谣与公众举报相结合,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谣言网络谣言证伪
当下,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网络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2013年6月底,,%,,手机即时通讯网民规模近4亿,。①谣言总会不定期的散布于网络,最后传诸线上线下的人们,轻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重者造成社会心理的恐慌、焦虑,更有甚者对社会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冲击、破坏,如2011年日本地震后引起的“抢盐风波”。针对网络谣言,一些媒体、社会团体等组织开辟了专门的辟谣栏目、微博、网站,比如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人民网的“求真”栏目、流言研究中心网站等,这些网站、栏目也各有侧重,像“谣言粉碎机”更侧重于对自然科学类的谣言通过科学的求证、实验来进行辟谣澄清,流言研究中心侧重于对人文社科类的一些谣言进行澄清。作为国内的几大门户网站之一,搜狐网也于2012年开辟了栏目
“谣言终结者”,该栏目紧跟网络上的热门谣言及时对其进行辟谣。本文对该栏目中所涉及到的谣言及针对谣言的证伪进行梳理、研究。
一、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1、谣言
关于谣言(rumor),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曾对其进行过研究,所下的定义也有不少,奥尔波特与波斯特曼将之界定为“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特殊陈述或者话题。”②彼得森和吉斯特认为谣言是“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③卡普费雷将之定义为“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④刘建明认为谣言“指众人无根之言的传播,又称谣诼、谣传,只有传播虚构事件的人鱼贯而动。达到舆论量,才称为谣言。”⑤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认为谣言是“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是“别有用心”的。综合以上这些谣言的定义,可以看出“rumor”与中文“谣言”二者意义并不完全重合,一个强调“未证实”,从这个角度来说,rumor与传言、流言的意思更为相近;另一个强调无背景依据,侧重于凭空捏造。本文认为一个信息、话题或者陈述在未证实的流通阶段将之贸然称之为“谣言”多有不妥,如果证实其为真,就不属于谣言了,此处将之界定为流言/传言,而一经求证发现其毫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或者因误读、理解偏差、夸大渲染等所致的部分失实的信息才能称为谣言。
2、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邮件、论坛、聊天软件等社交平台)而传播的经证实的没有事实根据或夸张、误读所致的部分失实的信息。网络谣言相比于口口相传的传统谣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而且相对于口口相传容易使谣言发生变异的情况来说,网络谣言传播中的转帖、粘贴复制的形式使得谣言的变异减少,相应的,造谣、传谣的成本也降低了,再加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围观”心理,使得网络谣言的传
网络谣言及其证伪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