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四心”工程暖农民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典型山区、老区县,全县方公里,总人口14万,是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
2008年以来,铜鼓县充分利用比照西部政策延伸县的优势,紧紧围绕“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渐富得起”的总体目标,形成了县级主导、统筹协调、乡村负责、具体落实、部门合作和配套实施的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生态建设、增收致富相结合的工作新路子,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至2012年共完成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区扶贫搬迁9269人。因成绩突出,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被省扶贫和移民办评为扶贫搬迁工作先进县。
一、立足县情,做好宣传工作,促搬迁户动心
铜鼓县地处偏僻,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欠佳。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存在故土难离、祖屋难弃的浓厚观念:有些农民对搬迁缺乏信心,对未知的生产生活存在疑虑;有些农民消极等待,“等、靠、要”思想作怪,总是产生国家和政府“应该”帮扶的错误思想:少数农民经济困难,特别是鳏寡、病残、孤傻等特殊群体根本无力搬迁,面对搬迁浪潮,内心自卑、自闭更加凸显。
针对以上问题,铜鼓县一方面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扶贫和移民的特别是充分宣传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科技扶贫等行业典范,重点宣传搬迁安置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和典型事例。把扶贫和移民工作宣传内容结合新时期新农村风貌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努力做到
“四到户”,即: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规定宣传到户,群众疑虑解释到户,使搬迁政策家喻户晓。
通过宣传,加深了广大农民民对政策的理解,打破“等、靠、要”的保守狭隘思想,变“要我搬”为“我要搬”;打破陈旧的故土难离观念,贯彻“离乡不离土”的思路,形成“铜鼓处处都是我的家”的新理念:鼓舞和激励农民敢于面对挑战、直面困难,艰苦奋斗,脱贫致富;关心、关爱特困农民,使他们深切的体会到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的温暖。
二、采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使搬迁户定心
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政策的同时,铜鼓县制定规范性较强的措施以整合现阶段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对少数老弱病残孤等特殊、特困群体扶助力度。对地质灾害区和深山区农民进行统一集中安置,各搬迁安置点按照最少10户连片的标准,通过统一规划和集中建房,达到布局合理、环境美观、卫生整齐的效果,既节约了土地,各类建设施工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在安置点建设上,高标准规划、高规格建设,以“五通三化”为标准,即:通自来水、通路、通电、通电话(宽带)、通有线电视和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小区绿化。同时,水利、交通、国土、电力等部门通力合作,优化资源和资金的配置,进行政策整合:把20户以上连片的安置点优先纳入下年度新农村建设:农林水等部门的惠民政策适当向重点村和移民安置点倾斜:涉及搬迁户和贫困群众的户籍转迁、就医、上学等减免一定费用,放宽移民用地政策、简化手续,适度降低门栏。据统计,仅各种手续费,每户搬迁户节省费用2000余元。
三、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后续工作,让搬迁户舒心
铜鼓县及时帮助和引导安置点成立社区委员会,因地制宜的制定村规民约,帮助
践行科学发展观“四心”工程暖农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