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产阶层是维护社会稳定力量吗?.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中产阶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吗?-社会科学论文中产阶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吗? 文/唐钧有媒体记者问:社会学界不是常说中产阶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吗?为什么在当今世界上,尤其在发达国家,中产阶层又成了“激进思潮”的代表了呢?以下,以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尝试作一回答。中产与小康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民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将此作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5个子目标之首。在谈及“‘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时,报告作了这样的表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领域中,“小康”(包括21世纪末总结的“基本小康”和20世纪初提出的“全面小康”)始终都是占据着中心地位的核心概念。那么,“小康”这个词究竟作何解释呢?从各种汉语辞典中的不同释文看,大致上有4种解释:其一,小安;其二,儒家所说的比大同理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其三,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经济状况;其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特定时期所要达到的目标。以上4种词义,“小安”应该是“小康”的本义,《诗经》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应该就是“小康”的出处。“儒家所说的比大同理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和“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经济状况”则是两个引申义,前者引向宏观——社会的小安,一种理想模式;后者引向微观_—个人或家庭的小安,一种生活状况。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特定时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则是“小康”涵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再引申,是将“中等生活水平”从微观引向宏观,并与“理想社会”的意思整合到一起了。在社会学理论中,关于阶层分化有一种表述,就是将社会成员按其社会经济地位粗略地分成4个级次层序,即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劳工阶层和社会底层。其中的中产阶层,在英语中是“MiddleClass”,也可译为“中等阶层”或“中间阶层”,即“生活水平、财产地位处于社会中等层次的社会阶层”。如果将这个解释与上述“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经济状况”的微观“小康”涵义比较一下,可以发现两者何其相似。就个人和家庭的微观层面而言:“小康”和“中产”几乎是同义词。因此,让更多的中国人“中产”起来,应该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难怪十八大报告中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O一O年翻一番”放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洋葱型社会与橄榄型社会中国社科院陆学艺教授在世时,非常关注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并希望中国社会能够早日从一个“洋葱型”社会变成一个“橄榄型”社会。所谓“洋葱型”社会,就是底面大,越往上越小,所以洋气点也称“金字塔型”。具体而言,就是社会分层的各个级次层序的人口规模,社会底层最大,其次是劳工阶层,再次是中产阶层,最上面的顶尖是富裕阶层。所谓“橄榄型”社会,就是“两头小、中间大”,最下面的社会底层和最上面的富裕阶层人口规模都很小,社会成员主要集中在劳工阶层和中产阶层,同时又以中产阶层为主。按照国际经验,“橄榄型”社会的社会关系和谐,社会运行也协调有序;而“洋葱型”社会的矛盾冲突频发,社会运行也混乱无序。中产阶层得到学界如此青睐,从理论上说,是因为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证明,中产阶级专业理性、

中产阶层是维护社会稳定力量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157 KB
  • 时间2019-04-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