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卓尔合群发表于:2012-08-0201:37:43 一:研发史1970年底,我国第二代主力坦克122中型坦克在经历3年多的发展后,因无法突破技术瓶颈的制约宣告失败。直至文革结束前的数年间,我国主力坦克的发展步伐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装甲部队正对其第二代主力坦克进行不断改进,并在苏联t-64和t-72坦克的刺激下,纷纷加快了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发步伐。此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坦克工业还仅徘徊在修修补补上,逐步拉大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重负后,看着手中已经落后于北约和苏军近15年的装甲力量,陆军首次向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呈报了新型主力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在上级的要求下,军工部门随即展开了新型坦克的研发工作。1978年4月,国防科工委和五机部在山西大同召开了“784”会议,讨论第二代(以后改称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发方案,重新提出了新型第二代主力坦克的研发目标,并对战技指标进行了论证。会议决定,第二代坦克以德国的“豹”2坦克为起点,主要作战目标是苏军的t-72坦克。会后,五机部成立了会战指挥部,任命了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掀开了我国坦克工业自文革后的首次发展高潮。 1979年3月,617厂和201所研发成功了代号1224的新型坦克论证性底盘试验样车。该车安装有120毫米火炮,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摩擦减震器和mb8v331tc41型引擎,总装成功后立即投入试车,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核从德国引进的mb8v331tc41型引擎、辅助系统以及行走装置、总体布局和整车的总体性能。随后,617厂和201所又研发了代号1226和1226f2的两辆试验样车。这两辆试验样车的外形相同,除安装了与1224试验样车相同的120毫米滑膛炮外,无论是在坦克外形还是在车体结构上都与1224试验样车有很大不同,,(炮向前)。两辆样车的区别是动力装置系统不同,1226试验样车安装的是636厂生产的8v165型柴油引擎,该引擎的功率为1000马力;1226f2试验样车安装的是616厂生产的12v150型引擎,其功率也为1000马力。两种试验样车的动力传动装置均为纵置式,可整体吊装,给保养车辆带来了很大便利。另外,两种样车均采用了由617厂研发的液力机械综合变速箱,该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文件,操作轻便,加速性和转向性能较好。悬吊装置采用了扭杆弹簧和液气筒复合悬吊,具有很好的避震性能。由于行走系统采用了6对小路轮和挂胶履带,与以往的坦克相比,两辆试验样车的通行能力和行走系统的寿命有明显提高。 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如何在平坦的三北地区防御和阻击北方随时会兵临城下的重装集群,对于装备窘陋的陆军而言是个大伤脑筋的问题。借着与北约国家刚建立的准盟友关系,我国曾考虑引进德国的“豹”2坦克作为陆军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一时间,军方高层和工厂的技术人员成了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的常客。单在综合了全面的考量后,军方最终还是决定在吸收消化“豹”2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具有我国特色的主力坦克。因此,在设计1224、1226和1226f2试验样车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德国“豹”2坦克的许多设计理念。 一:研发史1970年底,我国第二代主力坦克122中型坦克在经历3年多的发展后,因无法突破技术瓶颈的制约宣告失败。直至文革结束前的数年间,我国主力坦克的发展步伐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装甲部队正对其第二代主力坦克进行不断改进,并在苏联t-64和t-72坦克的刺激下,纷纷加快了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发步伐。此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坦克工业还仅徘徊在修修补补上,逐步拉大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重负后,看着手中已经落后于北约和苏军近15年的装甲力量,陆军首次向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呈报了新型主力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在上级的要求下,军工部门随即展开了新型坦克的研发工作。1978年4月,国防科工委和五机部在山西大同召开了“784”会议,讨论第二代(以后改称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发方案,重新提出了新型第二代主力坦克的研发目标,并对战技指标进行了论证。会议决定,第二代坦克以德国的“豹”2坦克为起点,主要作战目标是苏军的t-72坦克。会后,五机部成立了会战指挥部,任命了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掀开了我国坦克工业自文革后的首次发展高潮。 99改主战坦克99改主战坦克开火大图挂装附加装甲的99坦克经过协作攻关后,1979年3月,617厂和201所研发成功了代号1224的新型坦克论证性底盘试验样车。该车安装有120毫米火炮,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摩擦减震器和mb8v331tc41型引擎,总装成功后立即投入试车
浅谈中国99式主战坦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