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简介:穿山甲(英文名称:SquamaManis(拉);pangolinscales)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成体身长50~100厘米,尾长10~30厘米。~3公斤。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鳞有三种形状:背鳞成阔的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光滑。纵纹条数不一,随鳞片大小而定。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鳞基也有纵纹。尾侧鳞成折合状。鳞片之间杂有硬毛。八种分类大穿山甲Manisgigantea南非穿山甲Manistemmincki树穿山甲Manistricuspis长尾穿山甲Manistetradactyla印度穿山甲Maniscrassicaudata中华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马来穿山甲Manisjavanica菲律宾穿山甲Manisculionensis,原为马来穿山甲的一个亚种,2005年独立成为一个新物种生活习性生长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般多栖息于山麓、丘陵或灌丛杂树林、小石混杂泥地等较潮湿的地方。挖洞居住,多筑洞于泥土地带。洞道较长,末端有巢。白昼常匿居洞中,并用泥土堵塞。晚间多出外觅食,行动活跃,能爬树。遇敌或受惊时常蜷成球状。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穿山甲在我国仅有一属,分布于海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我国邻近之越南、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地亦有。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硬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穿山甲的外壳是由被称作角蛋白的有机骨骼结构组成,它大约占穿山甲总体重的20%。当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试图去咬缩成一团的穿山甲时,穿山甲也会利用肌肉让鳞片进行切割运动,割破敌人的嘴巴,试图吃掉穿山甲的动物会被割成重伤。舌细长,能伸缩,带有粘性唾液,觅食时,以灵敏的嗅觉寻找蚁穴,用强健的前肢爪掘开蚁洞,将鼻吻深入洞里,用长舌舐食之。外出时,幼兽伏于母兽背尾部。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食昆虫的幼虫等。发情期为4~5月份,12月至翌年的1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1~2仔。穿山甲的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据科学家观察,在250亩林地中,只要有一只成年穿山甲,白蚁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可见穿山甲在保护森林、堤坝,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穿山甲平时独居于洞穴之中,只有繁殖期才成对生活。与洞穴生活相适应,穿山甲有爱清洁的习性,每次大便前,先在洞口的外边1—2米的地方用前爪挖一个5—10厘米深的坑,将粪便排入坑中以后,再用松土覆盖。洞穴的结构也很有讲究,常常随着季节和食物的变化而不同,一般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建在通风凉爽,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以免灌进雨水,洞内隧道较短,大约为30厘米左右,里面结构比较简单;另一种是冬天住的,叫做冬洞,筑于背风向阳,地势较低的地方,距地面垂直高度有4米多,洞内结构比较复杂,隧道弯弯曲曲,形似葫芦,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道用土堆起的土墙,长度可达10余米,还经过二、三个白蚁的巢,成为其冬季的“粮仓”,洞的尽头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凹穴,里面铺垫着细软的杂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卧室”,也用作“育婴室”。生长繁殖穿山甲是胎生动物,其发情交配时间以4~5月为主,发情期雌雄同居,交配后便分开,分娩期为12月至翌年1月。妊娠期5~6个月左右,雄性穿山甲发情持续时间较长,雄性发情期一直发情,不呈现周期性;雌性发情期有2~5个发情周期,发情周期12~25天。雌性受孕后不再发情。雄性发情期到处寻找雌性,发情交配期雌雄同居,交配后分开。穿山甲每年1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2年时间可产3胎。初生仔穿山甲体重为90~130克,闭眼,无鳞,色浅白色,半月龄开眼;1个月以后增重200~500克,鳞片渐次角化,多为黑褐色;2个月后可随母穿山甲外出觅食;6个月仔兽体重可达1500~2000克,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Angelababy通过直播向网友进行穿山甲科普中青在线讯(中者蒋肖斌)国际公益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5月17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启动穿山甲保护项目,并联合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发布了首支呼吁大众拒绝消费穿山甲制品的公益广告。演员杨颖(Angelababy)以野生救援公益大使的身份出席发布会,分享广告拍摄台前幕后的故事。穿山甲目前面临全球性生存威胁,全部8种穿山甲中的4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珍稀动物穿山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