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在人的整体素质当中,心理素质占据着基础地位,它影响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目前,“90后”正在成为大学生中的主力军并且即将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健康值得我们重视。他们特有的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将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网络优势;注重学生管理;挫折教育;注重发展性心理咨询等途径,来探讨如何使他们更健康的成长发展。关键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心理,即使有过人的才智、高超的能力与强健的体魄,也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人才。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的社会精英,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们肩上承担的是比一般人更重大的现实责任和更深远的历史使命。因此他们的素质应该更健全,心理应该更健康。他们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值得我们重视。一、“90后”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一)以自我为中心“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自我优越感,经常流露的是“谁的青春有我狂”“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座右铭。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倍受宠爱,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基本没有受过挫折。久而久之,他们在心理上逐渐养成并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些自私的生活方式。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为自己着想,几乎不会由衷地为别人着想,牺牲和奉献之类的词语极少在他们的词典里找得到。大多数“90后”习惯于把自己当成中心,其他人一定要围着自己转而且要按着自己的想法来满足自己。而且他们不喜欢别人用“90后”固有的模式来评价自己。“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定义,我们是自己,我们只做自己,我们只能被自己左右。”而当他们走进大学校门后,已经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惯难以很快改变,便用这种心态与同学、舍友相处;而相处的对象不再是“包容”、“顺从”和“溺爱”家庭成员。于是他们对人际关系感到迷茫和不适应,甚至逐渐产生失落感。加上要不断面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日常生活琐事,相处中很容易发生矛盾。而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学生就有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甚至走向心理极端。(二)承受挫折能力不强由于“90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和家庭成长环境良好。因此,他们的成长道路几乎非常顺利,大部分是在呵护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充满着无限的优越感,看到的几乎是笑脸和阳光。而在笑脸与阳光背后存在的却是普遍较弱的挫折承受能力。武汉大学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显示:在抽查的“90后”800名新生中,%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1】这组数据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如在恋爱方面,多数“90后”大学生对恋爱抱有大的幻想,一旦情感出现了问题,精神很容易崩溃。久而久之,心理问题渐渐产生,若得不到及时引导和有效沟通,还有可能会做出一些过激举动(报复、自杀等)。在就业方面,2010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在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之下以自我为中心和缺乏吃苦精神的“90后”大学生往往表现
《心理学论文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