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2 期关锋:劳动解放: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理据
劳动解放: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理据
关锋
摘要: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对马克思来说,劳动解放
是实现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和途径。劳动解放包含自然层面的解放和社会层面的解放
两方面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劳动成为自主活动。劳动解放既带来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也
促进社会关系向自由、平等、互助互爱、民主方向极大改善,为和谐社会奠定坚固的基
础。马克思建立在劳动全面解放基础上的和谐社会,具有理想性和一定的终极性,但不
能因此否认它对我国目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解放;异化劳动;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 5833( 2007) 02- 0076- 07
作者简介:关锋,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广东广州 510631)
一、人类解放与和谐社会:重思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
综观马克思的光辉一生,致力于解答人类“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历史之谜”, 探求进
而指明人类解放(首要的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既是他自觉的理论使命和全部学说的理论宗
旨,也是他作为社会革命家始终不渝的直接的实践志向。
早在中学毕业论文中,马克思就立下了“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
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样明显具有启蒙解放思想印记的崇高志向①。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及其导言中,马克思用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话语伸张:“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
关系还给人自己”②,“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
关系”,是实现人类解放的“绝对命令”③。这可以说是最为激进的人道主义启蒙解放立场。哈
贝马斯曾清楚地指认马克思为“在霍尔巴赫和费希特之后第三代坚定的启蒙者的代表人物”④。
在马克思那里,人类解放主要表现为两重维度:其一是每个人人性的丰富和完善,其二是人
与人之间关系的良善、平等;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和社会两重指向。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以后,这
两重维度被科学话语清晰而又明确地表述出来。《德意志意识形态》(下文简称《形态》)指出,
人类解放的目标是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其中,“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
收稿日期:200 6- 1 2- 0 1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 卷,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3 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 56 年版,第 443 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 995 年版,第 10 页。
④[ 德] 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37页。
766
社会科学 20007 年第 2 期关锋:劳动解放: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理据
得自己的自由”①。《共产党宣言》进一步强调,人类解放是要实现“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显然是着重于个人层
面而言的;“真正的共同体”、“联合体”、“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则明显着重于社会层面、群体层
面。后来,《资本论》及其
劳动解放: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理据.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