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17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一)语文注意事项:(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尊、高脚杯、小壶等陶器,都是用来酿酒或饮酒的。西周时设有“酒正”、“酒人”,掌管有关酿酒和酒令等相关事务。到了汉代,酿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酒之风”盛行,形成独特的酒文化。 在汉代,饮酒大量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光武帝时的马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经常醉倒在皇帝面前。酿酒业有巨大的利益,国家对其实行官营政策。武帝太初三年春二月,实行官府酒类专卖制度。当时酒是必需品,实行官营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武帝死后,酒类专卖制度被取消,改征酒税。这就放松了国家对酒类等的专营,有利于酿酒业的发展。当时的贵族和官僚视饮酒为“嘉会之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极殿大宴群臣,“杂会万人以上”。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婚丧嫁娶,送礼待客,节日聚会是畅饮的大好时机。当时酒的种类众多,有米酒、果酒、桂花酒等。河北刘胜墓中出土有“稻酒十石”、“黍上尊酒十五石”等题字的陶缸,说明了酒的种类很多。汉景帝时的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这里的醴就是一种米酒。 在汉代酒用作实行仁政的工具。孝文帝即位后下诏曰:“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酒,酺五日。”酺五日的意思是欢聚饮酒五日。孝文帝元年三月诏曰:“年十八以上赐米、酒、肉”。孝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赐天下人爵各一级,孝者二级,女子百户牛酒。酒用来犒劳军士,刘邦当年进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秦民大喜,争持羊酒食献享军士”。武帝初置四郡保边塞,臧宫率兵屯驻骆越,越人“乃奉牛酒以劳军营”。酒在汉代也用于医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养生方》和《杂疗方》中,记载了利用药物配合治疗的药酒方剂。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有大量的记载。汉代还有乡饮的仪式。乡饮是古代的一种宴饮风俗,是在举行射礼前的宴饮仪式。仪式严格区分长幼尊卑,要选择吉日举行。成帝永嘉二年春三月,博士行“乡饮酒礼”。每年三月学校在祭祀周公、孔子时也要举行盛大的酒会。“明帝永平二年三月,郡、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 按照汉代的礼俗,当别人进酒时,不让倒满或者一饮而尽,通常认为是对进酒人的不尊重。灌夫与田蚡有矛盾,灌夫给他倒酒时被田蚡拒绝了,灌夫因此骂座。 当时男女宴饮时可以杂坐,刘邦回故乡时,当地的男女一起在宴会上“日乐饮极欢”。汉代时供人宴饮的酒店叫做“垆”,当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在临邛开了一家酒店,“相如尽卖车骑,买酒店,乃令文君当垆”。按当时宴饮的礼俗,主人居中,客人分列左右。大规模宴饮还分堂上堂下,以区分贵贱,吕公当年宴饮,“进不满千钱者坐之堂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礼仪制度的严格。(摘编自王绪栋《试析汉代的酒文化》),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酒具和古代设置的有关官职,可证明我国西周时已掌握了酿酒的技术,也有着饮酒的风俗。
2017湛江一模语文试卷5(020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