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的护理彭亿平【概述】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这种暂时性的神径系统功能紊乱,大多由于过量的中枢神经性冲动引起。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其发生率为成人的10~15倍,以婴幼儿多见,特别是小于3岁以下者多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病因】按年龄阶段分新生儿期:产伤、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脑膜炎、破伤风和胆红素脑病多见。也应考虑到脑发育缺陷,代谢异常,巨细胞涵体病及弓形体病等。婴幼儿期: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手足抽搦症,婴儿痉挛症多见。有时候也应注意到脑发育缺陷,脑损伤后遗症、药物中毒、低血糖症等。年长儿: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癫痫、中毒多见,有时须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高血压脑病等。按感染的有无角度及病变累及的部位分1、感染性疾病(1)颅内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等。(2)颅外感染:如高热惊厥,其他部位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脑病、败血症、破伤风等。2、非感染性疾病(1)颅内疾病:如各型癫痫、脑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囊肿、血肿),先天脑发育异常,颅脑损伤等。(2)颅外疾病:如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各类中毒、各类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及严重的心、肺、肾疾病。【临床表现】一、惊厥1、典型表现:惊厥发作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头向后仰、面部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青紫,可伴喉痉挛,呼吸暂停,部分患儿有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或更长,发作停止后多入睡。2、局部性抽搐:多见于小婴儿或新生儿,惊厥发作不典型。小婴儿惊厥常无开始的强直性发作,只有肢体阵挛性惊厥;新生儿惊厥更不典型,多为微小发作,如呼吸暂停、双眼凝视、反复眨眼、咀嚼,一侧肢体抽动等,一般神志清楚。如抽搐部位局限而固定,常有定位意义。二、惊厥持续状态: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惊厥持续状态为惊厥危重型。多见于癫痫大发作,破伤风,严重的颅内感染,代谢紊乱、脑瘤等。由于惊厥时间过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甚至死亡。三、高热惊厥多见于1~3岁的小儿,是由单纯发热诱发的惊厥,是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40°C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根据发作特点和预后分为两型:单纯型高热惊厥其临床特点为:①多呈全身强直一阵痉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10分钟,可伴有发作后短暂嗜睡。②发作后,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切如常;③在一次热性疾病中,大多只发作一次;④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复杂型高热惊厥其临床特点为:①惊厥形成呈部分性发作,发作后有暂时性麻痹,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②在24小时以内发作1次以上。③热性惊厥反复发作5次以上。④初次发作年龄可以小于6个月或大于6岁以上。⑤发作后清醒慢。⑥体温不太高时即出现惊厥。⑦可有高热惊厥家族史。多数高热惊厥的患儿随年龄增长而停止发作,约2%~7%转变为癫痫,其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包括原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癫痫家族史,首次发作有复杂型高热惊厥的表现。【预后】:本病的预后与原发病有关,如单纯由于可纠正的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预后良好,而脑或皮层发育异常者预后极差。由于窒息,颅内出血或脑膜炎引起的脑损伤,其预后取决于损伤的严重性和范围。【
小儿惊厥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